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单元过关检测(十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 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解析:选C 材料中“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表明欧洲中心被取代,故C项正确。 2.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 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

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D.全球化不断加强

解析:选C 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出现,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都实行自由贸易,没有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体现出世界经济逐渐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有序发展,故C项正确。

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 )

A.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B.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

解析:选B 3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体制,美元贬值,有利于开拓美国国内、国际市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故B项正确。

4.(2016·晋中考试)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与日本的贸易 与西欧的贸易 注:+为顺差,一为逆差。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1950 +2.4 +2.0 1960 +2.0 +10.7 1970 -15.9 -5.8 1973 -19.4 -17.8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A.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衰退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颓势 C.日本、西欧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D.美元地位面临危机

解析:选D 美国贸易逆差扩大,收支情况恶化,导致美元信誉受到极大冲击,故D项正确。

5.(2017·汉中质检)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

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 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D.欧洲一体化

解析:选D 根据“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可知冷战已经开始,西欧处于美苏冷战的前沿阵地,所以莫内等人寻求欧洲的联合来对抗美苏,故D项正确。

6.据入世(WTO)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当时( )

A.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压制中国 B.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解析:选B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入世是2001年,材料中的“最初6年”发生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深化,故B项正确。

7.下列表述最能反映下图漫画主题的是( ) A.金融风险日益加深 C.两极对峙格局加剧

B.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D.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解析:选D 漫画主题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赌局’”,没有涉及金融风险的内容,故A项错误;漫画无法体现贸易保护主义,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指以美苏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对抗格局,与漫画中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符,故C项错误;在这不平等的“赌局”中,发展中国家的财富集中到发达国家,两者的经济实力差距拉大,故D项正确。

8.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鲁格曼断言:“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由此可见,他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

A.并行不悖 C.相互促进

B.矛盾对立 D.目标趋同

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矛盾对立,故B项正确。 9.“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人深刻印象。”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 B.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趋势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选A 二十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二十世纪末,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故A项正确。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来调节彼此间的金融和贸易关系。这就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战前相比有了改进。促成这一改进的主要动力是( )

A.新的科技革命的开展 B.美国利用美元图谋称霸世界 C.跨国公司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D.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运行

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第三次科技革命,故A项正确。

11.(2017·马鞍山质检)有学者指出:“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协调机制是保障手段。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显然归属于制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变革 C.技术因素是实现经济全球化最重要原因 D.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转型

解析:选A 按材料表述,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国际分工、国际协调机制等必要条件和市场化的体制转型等必要充分条件,故A项正确;材料意思是经济体制的某些变化是经济全球化实现的前提,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技术因素是重要条件但不是最重要原因,最重要原因是体制转型,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部分国家的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而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不是倒置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12.下表为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

年份 项目 发起 反发起反倾销调查(Ⅰ) 366 312 232 214 200 202 164 208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倾 对华发起销调查 反倾销调查(Ⅱ) Ⅱ/Ⅰ 0.14 0.16 0.22 0.23 0.28 0.35 0.34 0.34 53 51 52 49 56 70 56 71 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 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 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

解析:选A 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总体上维持在高位增长水平上,反映了加入WTO之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在稳步上升,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核心到边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 ——根据[英]J.M.罗伯茨《全球史》绘制

材料二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年7月,英、美等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二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另一举措,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和谈判。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从1947年起,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进行了多次多边谈判,重要的有“狄龙回合”“肯尼迪回合”“东京回合”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中①、②与③、④类国家(地区)之间的地位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的成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建立方式的不同之处,并概括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8分)

(3)有研究者认为,尽管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有诸多弊端,但仍有明显的合理性。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7分)

解析:第(1)问,①、②代表欧美国家,位于核心地区,处于主导支配地位;③、④代表广大亚非拉地区,位于边缘地区,处于从属附庸地位。从欧美和亚非拉两方面来分析原因,即欧美通过工业革命和代议制确立经济政治优势,然后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亚非拉地区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落后。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确立的;根据“英、美经过多次谈判”“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得出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协商谈判建立,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是由美国主导的,并且日益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第(3)问,此小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观点然后根据所学指出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即可。

答案:(1)关系:①、②类国家(地区)处于主导支配地位,③、④类国家(地区)处于从属附庸地位。

成因:近代以来,欧美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确立了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领先地位;并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美地区卷入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亚、非、拉美地区则普遍科技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

(2)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二战后:主要通过协商谈判。

特点:美国主导;制度化、体系化。

(3)同意。理由: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是建立在当时主要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是当时世界经济格局的反映;这一秩序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其制度化、体系化的特点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这一体系之下,战后世界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世界贸易增长。

或不同意。理由:这一体系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仍然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美国等西方国家居于主导地位;这一体系忽视了广大新兴国家的利益,随着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这一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这一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学生同意或反对均可,但只答“同意”或“反对”不得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绘制

图中能够反映全球治理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单元过关检测(十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x5c43m9df9pugm7qnnb9acj39qq6000ei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