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钢焊接操作工艺作业指导书
1.1 本工艺适合于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0%的碳素钢的现场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氧乙炔焊。
1.2 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 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mm。1.2.2 加热炉受热面管子的焊缝中心与管子弯曲起点,联箱外壁及支、吊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0mm;同一直管段上两个对接焊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1.2.3 除焊接及成型管件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100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同一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1.2.4 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当不可避免时,应符合GB50236的规定。
1.2.5 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当没有特别规定时,埋弧焊焊缝坡口形式及尺寸应符合《埋弧焊的推荐坡口》规定,其他焊缝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的规定。 1.3 焊前准备
1.3.1 焊件的切割和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气割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切割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溶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1.3.2 焊件组对前应将坡口及其内外侧表面不小于10mm范围内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清除干净,且不得有裂纹、夹层等缺陷。
1.3.3 除设计规定需要进行冷拉伸或冷压缩的管道外,焊件不得进行强行组对。1.3.4 管子或管件对接焊缝进行组时,
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
1.3.5 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薄件端面应位于厚件端面之内。当内壁错边量超过。1.3.4 条规定或外壁错边量大于3mm时,应对焊件按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加工。 1.4 焊接工艺要求
1.4.1 焊材选用,应按照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接头的抗裂性,焊前预热、焊后的热处理、使用条件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且焊接工艺性能良好。 1.4.2 定位焊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a.焊接定位焊缝时,应采用与根部焊接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并应由合格焊工施焊。
b.定位焊缝的长度、厚度和间距,应能保证焊缝在正式焊接过程中不致开裂。
c.在焊接根部焊道时,应对定位焊缝进行检查,当发现缺陷时应处理后方可施焊。
d.与母材焊接的工卡具其材质宜与母材相同或同一类别号。拆除工卡具时不应损伤母材,拆除后应将残留焊疤打磨修理至与母材表面齐平。
1.4.3 严禁在坡口之外的母材表面引弧和试验电流,并应防止电弧擦伤母材。
1.4.4 焊接时应采取合理的施焊方法和施焊顺序。
1.4.5 施焊过程中应保证起弧和收弧处的质量,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错开,管子施焊时,管内施焊时应防止穿堂风。
1.4.6 除工艺或检验要求需分次焊接外,每条焊缝宜一次连续焊完,当因故中断焊接时,应根据工艺要求采取保温缓冷或后热等防止产生裂纹的措施,再次焊接前,应检查焊层表面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原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1.4.7 需预拉伸或预压缩的管道焊缝,组对时所使用的工卡具在整个焊接及热处理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拆除。 1.5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1.5.1 碳素钢焊接时,一般不采用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只在下述情况时才进行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1.5.2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1.5.3 对有应力腐蚀的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1.5.4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焊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每侧应不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加热带以外部分应进行保温。 1.5.5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中,焊件内外壁温度应均匀。 1.5.6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时,测量和记录温度的部位和数量应合理,测温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合格。
1.5.7 焊前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碳素钢的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温度宜符合表1的规定。
碳素钢管材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工艺
条件 表1 钢种 焊前预热 焊后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