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转变观念促进和谐发展
西华池小学 刘海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一、家校携手合作的重要性
(一)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四)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二、当前家庭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情况概述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家庭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双方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要求,被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所左右着。
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他们不仅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家长走进校园,坐入课堂时,教师们倾向于自我保护并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生怕他们的权威受到威胁和挑战;有些教师认为家长接入校
内事物,是在监督、挑毛病。这是对家校合作意义上的狭隘认识,许多班主任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平时在与一些班主任交流中,他们通常以一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话来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怎么说呢,素质太低------”。
另一方面,从家长方面看,不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缺乏参与学校的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学习和品德有老师管,自己只管吃喝拉撒睡。主要任务在“养”,而“教”的任务由学校来承担。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其他方面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家长对教育子女无自信,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有些家长站在学校的对立面,对学校求全责备;还有的家长在跟老师交流中有护短现象,不把家庭和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老师。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老师和家长是一致的。
三、家校沟通层面存在的误区
一是教师观念存在误区。有些教师在观念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家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配合学校。这也是传统教育对二者关系的定位。于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沟通不是双向交流,而是单向告知,即家长只要记住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并照此执行就可以了。教师不但很少询问家长对教育的看法,而且还有一种不自觉的判断标准:凡是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凡是不照老师要求去做的,都是素质较低的家长,有的还缺乏应有的尊重。而事实上,尽管教师是专业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