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特征功效及疾病总结[整理版]
脾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 一、脾主运化 1.化——消磨五谷
胰腺为脾脏散膏,胰腺分泌胰液消化食物。
《伤寒论?平脉法篇》:“脾,坤土也。坤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
《图书编?脾脏说》:“食不消,脾不转也;不欲食者,脾中有不化之食也;食不下者,脾寒也;好食甘味者,脾不足也”
2.运(脾阳作用)——运输水谷精微、水液、气 (1)运输水谷精微、精气
《素问?奇病论四十七》:“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灵枢?营卫生会十八》:“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灵枢?邪客七十一》:“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票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阳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总结:脾气升清散精。脾的经脉将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肝、心、肺等脏,并与这些内脏协作,布散到全身,使各个组织器官都得到营养物质的充分供
给,维持其功能活动。脾气升清功能正常,元气充沛,生机活泼;脾气下陷,水谷不能运化,元气亏乏消沉,生机不活泼。
【疾病】脾阳气虚弱,脾阴液亏少 食不化精:
《素问?脏气法时论二十二》:“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脾虚见食少、腹满、便溏、食物不化等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水谷清浊不分的症状。进而影响到津液、气血、精髓的生成,各脏器组织不能获得正常的营养,便相继出现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等营养障碍的症状。 (2) 运输水液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十九》:“脾为胃行其津液”
《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疾病】脾虚湿困
《素问?至真要大论七十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湿胜则濡泄”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 ,同气相感,湿易归脾而伤脾阳,脾阳虚也易生内湿。 脾虚湿困,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失常,则水不化津,水液潴留体内,转化成为湿浊之邪。湿浊停滞,反过来又困遏脾阳的运化功能。如是湿浊留滞肠道,泄泻;泛滥肌肤,浮肿;停滞于肺,成痰饮;蓄积体腔,腹水或胸水;渗注下焦,白浊白带等病证。
治则:健脾燥湿法。 二、脾统血 1、脾储血
血细胞浓集在脾索、脾窦中,当身体需要,脾会收缩将血细胞释放到循环血液中。 2、脾造血——藏营化血
《灵枢?本神篇八》:“脾藏营”。
《灵枢?邪客篇七十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脾中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可恢复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
脾脾摄取食物精微提供生血物质。 3、过滤血液
血液中的细菌、异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衰老的血细胞在流经脾脏时,被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4、益气摄血:
《难经?四十二难》:脾“主裹血,温五脏”。 林佩琴《类证治裁》: “诸血皆运于脾”。
何梦瑶《医碥》:“脾统血,血随气流行之义也” “脾为生气之源” , “气摄血”——“气为血帅,血随气行”。
【疾病】脾不统血——脾病不能藏营化血,或脾失健运不能益气摄血 唐容川《血证论》:“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脾阴虚”是指脾的阴液亏损,包括血液、营气等物质虚损。
脾阴虚,无营化血,血液化源不足,血量减少。
脾阳虚,血液不能自固,“血不归经”,易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肌衄和齿衄。 脾阳虚,气不摄血;脾阳虚衰,不能正常地运输布散水谷精微,各脏器组织的营养不足而机能减退,形成气虚而统摄失权,气不摄血,血离脉道,溢出脉外,出现种种慢性出血的“血不循经”证候,临床上以下部出血为多见,如溃疡病出血的远血证,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崩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