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榆垡一小“参观抗日战争博物馆”活动课程设计 一、基地环境分析 (一)基地资源情况分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丰台区卢沟桥东面的宛平城内,距市中心15公里。馆内展出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14年间的珍贵历史文物和照片共5000余件,这些文物和照片以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有关遗物和文稿为主,其中有些文物已成孤品。
展览分为“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和“抗日英烈厅”四个主厅。展览共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第二部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第三部分:抗战灯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场,民族壮歌;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国际支援;第七部分:历史胜利,巨大贡献;第八部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展览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如“地雷战
-可编辑-
精品
景观”、“地道战景观”、“水上游击队”等立体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景画的陈列采用声光变景技术,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意喻着英烈不屈的精神,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
(二)基地资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篇涉及到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木笛》等,第十册第三单元还安排了“爱我中华”故事会的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尝试把语文学科的内容与基地资源整合起来,以故事会的形式来呈现,给学生一个既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又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平台。如,“人民战争专题馆”展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和浴血奋战场景,其中有台儿庄、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介绍;抗日英烈馆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半景画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模拟“七·七事变”
-可编辑-
精品
战场,形象生动。这些都是很好的故事素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并在小组内确定表现形式,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基地资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生于和平年代,离抗日战争的年代很远,多数学生只是通过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涉及抗日战争的课文了解到有关抗日战争的一些事情。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在丰台,虽然我们离此不远,但参观过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因此,让学生走进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既可以把基地的教育资源融入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感悟、理解、表达能力,又能发挥基地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熏陶。可以说,让学生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把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基地资源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结合,不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可编辑-
精品
通过基地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 (二)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及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能利用相关资料编写并讲述发生在卢沟桥畔的抗日故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学习利用图片、资料等多种渠道收集、筛选、整理有用的信息。
② 通过撰写、修改、讲述发生在卢沟桥畔的抗日故事,提高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 激发热爱祖国、崇尚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 ② 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活动流程】
-可编辑-
精品
前期准备:
1、教师走进基地 2、明确活动主题
3、教师布置供学生选择的若干任务
4、学生分组搜集信息 5、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实施:
1、学生走进基地 2、书写真实感受
3、小组整理信息小组确定故事内容或汇报主题、形式 4、小组准备汇报 5、召开故事会
(一)教学活动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是整个活动的基础,在本阶段中既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也要为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做内容(材料)方面的准备,从而使学生有话想说、想写,有话要说、要写。为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