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写作
【考情预览】 年份 题目信息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70分)2018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2017 歌除外。(70分)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2016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2015 歌除外。(70分)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70分)2014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1.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均为材料作文,且主要是事理类材料(包括名言警句)。2.具有三个明显特点:①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引导考生树立主流价值观,让每个考命题 规律 生都能够更积极,更正面,更主流;②给考生提供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考生可以自由命题、自由立意,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可以避免千篇一律,避免说空话套话;③鼓励考生活跃思维,多动脑筋,去考量,去判断,去明辨是非,从而让考 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3.命题趋势:试题继续秉承材料生动鲜活的原则,利于引导考生积极关注社会现1 / 12
实,激发深度的思考,彰显时代精神。具体来讲,一是材料作文仍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二是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三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四是从不同角度考查探究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触发点较多;五 是文字表述浅显易懂,审题门槛不高,体现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技法提分点 28 立意准确,避免南辕北辙
审题立意十思考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求同存异找关联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需要运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我们可以把事物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多地寻找并罗列出来。这一步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其次,在众多关系中选择最能支持观点的那一对。这一步要排除那些对写作没有作用的关系,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典题示例】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审题立意】 本题的语料由三句名言组成。第一则丰子恺的名言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说明孩子不像成人那样圆滑,保持着率真和单纯,表达了对孩子的欣赏、羡慕。第二则赫胥黎的名言说少年的心灵“提前硬化”,说明孩子内心的柔软和童真在时光的流逝中过早消逝。第三则菲尔丁的名言表达了对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的痛心,这个“伟大王国”当然包括人在孩提时期固有的天真、直率、真诚、善良等诸多美好的品质。三则名言
2 / 12
看似各异,实则彼此关联,都在怀念无瑕童心,希望保持童真或本心。立意时,要注意从“成长与丢失”“物质与精神”“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等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力求写出思想的深度。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看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各式各样的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矛盾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既要看到材料正确的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材料不合理的消极的一面。不能一味地唱赞歌,也不能一棍子打倒。这在写作中不是圆滑,而是思想深刻全面的体现。
【典题示例】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题题干的语料由观点完全相反的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以古人名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为依据,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第二段,以元好问的观点为引子,提出与第一段相对立的看法,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立意时,应围绕文品和人品的关系立论,既可正论,也可反论。当然,一分为二地看待两者的关系,指出两者有时是辩证统一的,有时是貌合神离的,此为最佳立意。
三、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深入思考观点新
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过程中,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预见未来,做好工作,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要改变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观念,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法进行引申。所谓假设法,即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再推论它会带来什么结果。
【典题示例】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
3 / 12
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题做到准确审题立意,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老规矩”,理解其内涵。“老规矩”是指一些给人以束缚、指引、教化、影响的传统的习惯做派、礼仪风貌、为人原则、道德规范、处事态度等。然后再分析人们的立场、态度。从第1段材料看,作者的态度基本上是肯定的,但第2段材料用“热议”表明了人们的态度并不一致。因此,可以谈弘扬、传承这些“老规矩”,也可以抨击并建议戒除这些“老规矩”。如果能辩证分析,对“老规矩”要有“扬弃”的态度,则体现了较高的思维水平。
若能深入一步,由第1段材料切入,思考“老规矩如何影响人”“老规矩对人有哪些影响”“假如没有老规矩,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或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思考“老规矩”的兴衰和它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就会产生更大的亮点。
四、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反向思考求不同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这两方面的矛盾,促使事物经过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终矛盾双方都得到充分发展,扬弃各自的片面性,在新的基础上达到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审题立意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容易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具体做法是立意时思考一系列问题:这一命题的反面是什么?这会带来什么影响?怎样发挥其优势从而消除或者避免其不良的影响?
【典题示例】
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审题立意】 材料中的“空谷”是审题立意的着眼点,字面含义是空旷幽深的山谷,古代也多为贤者隐居的地方,而它的比喻义常指人生的绝境。当然,考生也可以从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角度加以思考,而将其理解为“人生至美的风景”。
审题时,抓住关键词“悬崖峭壁”和“栈道桥梁”,理解其比喻义:一为绝境,一为通途;一让人绝望,一让人充满希望。这就可以写: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多想“栈道桥梁”,少想“悬崖峭壁”;面对困难,不要望“悬崖峭壁”而退。
但是,想到“悬崖峭壁”就一定不好吗?做事多留心“悬崖峭壁”的人,可能更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有“栈道桥梁”的空谷或许已没有新鲜的风景,而无限风光只在那“悬崖峭壁”……这样反向思考,立意自然别出心裁。
4 / 12
五、区别量变和质变——把握分寸要有度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典题示例】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3年《人民日报》以一篇评论《莫让青春染暮气》表达了对当代青年人“早衰”的担忧,批评年轻人“先是怀旧”,“再是叹老”,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首次设立的“党代表通道”让大家耳目一新。在这些亮相的代表中,接近半数的青春面孔尤其令人关注。有承载中国飞天梦想的景海鹏,有在体育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吴敏霞,有被誉为“中国克隆技术的第一发明人”的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杜玉涛,有驾驶先进战机翱翔蓝天担负保家卫国重任的女飞行员刘文力,有扎根基层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做出贡献的祁剧演员肖笑波……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重大政治论断,则让大家见到了新时代青年正在承载起的被寄予期望的重大担当。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阅读分析材料,结合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思考,来审题立意。主要是论述对当前青年一代特征的认识和看法。新时代的新青年有着以下特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活力、敢拼搏、敢为先、能创造、能笃行……而促使他们不断快速成长的不只是他们自己的努力,还有外界的关注和平台搭建,如国家民族的期望、社会的关注和包容、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提供的创业创新舞台等。考生应该写出这些因素与新青年特征的关系,不能单独写这些话题,不然容易流于套作。
写作时,态度要鲜明,但又要有分寸,不能说过头的话,批评而不一棍子打倒,赞扬不过度夸大。对当代青年人“早衰”的担忧不必太放大,要看社会主流,看发展前景,弘扬正能量。
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抓个性求共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既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也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考生审题时,为何抓不住中心?往往是因为考生没有通过材料中的不同方面去探究材料的共性问题,所以把握不住审题立意的重点。因此,审题时,要善于通过小的方面把握大的方面,从个性中看出共性,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
【典题示例】
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