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故事引入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 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
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史记·太史公自序》)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三、方法指津
(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 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1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1、名词(代词)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 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注意下列代词: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 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3)练一练
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②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2、虚词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们看加黑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 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 12 处标点,有 10 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鸟兽”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2)小结: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2
①句尾词:也、矣、焉、耳、耶、与(欤) 、邪(耶) 、哉、夫等后可断句。
②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 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句首时间词: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 断句。
④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 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⑤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⑥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 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
注意: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一句, “乎”用在句中同“于” ,是介词,词性变了。如“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 之无惑也难矣! ”一句,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练一练: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②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③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桀骜者岂少哉
3、对话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小结: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 “曰”“云”“言”等,在
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3
(3)练一练
①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修辞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⑤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小结: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对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另: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 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练一练
①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
②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4
5、特殊句式断句法
(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 小结: 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 我们可以据此来断句。
(3)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 也”,… 者也等。
◆反问句式:不亦… 乎、何… 之有、安… 哉(也)、孰与… 乎、岂… 哉、奈何… 乎等。
◆固定结构:如… 何,奈… ?何,若… ?何,得无… 乎,无乃… 乎,况… 乎,何以… 为,
◆固定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 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如:何易于、中期等。
(3)练一练:
①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买鸭捉兔》
(四)步骤总结:
1、审题(断哪些,断几处,多少数) 2、语感(通读文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3、大意(什么文体,什么内容,表达什么) 4、标志(抓词语,观句式) 5、检查(符合情理和语法规范)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介绍的方法,那么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多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