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单元测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
35.5 Fe—56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北京十二中期末考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雷雨天气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 B.许多领域中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C.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是SO2
D.正常雨水中因溶有CO2而显酸性,但其酸性较弱,不属于酸雨 答案: C
解析: 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物质主要是氮氧化物。
2.(2019·青海西宁二中期末考试)下列金属和酸能发生反应但不能生成氢气的是( )。 A.铜和稀硫酸 C.锌和稀盐酸 答案: D
解析: 铜和稀硫酸不反应;镁和稀硝酸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3.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硫并验证其漂白性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B.铁和稀盐酸 D.镁和稀硝酸
A.用装置甲制取二氧化硫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 C.用装置丙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D.用装置丁吸收二氧化硫 答案: D
解析: 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时才能反应生成SO2,装置甲中没有加热仪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由于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SO2,即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B项错误;SO2有还原性,能够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MnO-4还原为Mn而使溶液的紫红色
2+
褪去,这不能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项错误;SO2是大气污染物,故实验后的尾气不能排入大气,要用碱性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在导管的末端接一个倒扣的漏斗,D项正确。 4.下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最适合于( )。
A.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2 B.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Cl2 C.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 D.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 答案: D
解析: 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项不正确;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Cl2需要加热,且Cl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不正确;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的反应装置为固—固加热型,且NH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项不正确;用H2O2溶液与MnO2在常温下制取O2,且O2不易溶于水,D项正确。 5.(2019·云南昆明三中期中考试)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存在NO-3、I、Cl、Fe中的一种或
--3+
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入溴水,单质溴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中( )。 A.含有NO-3、Fe,不含I,可能含有Cl
3+
--
B.含有I,不含NO-3、Fe,可能含有Cl
-3+
-
C.含有I、Fe、Cl,肯定不含NO-3
-3+
-
D.含有I、NO-3,肯定不含Fe
-
3+
答案: B
解析: 单质溴被还原,则该溶液中一定存在I,而I能被Fe氧化,在酸性环境下I也能被NO-3氧
--3+
-
化,故该溶液中一定不含Fe、NO-3,可能含有Cl。
3+
-
6.(2019·湖北宜昌月考)一支试管中充有20 mL NO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现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内最终剩余4 mL气体,则通入O2的体积可能是( )。 ①12 mL ②15 mL ③10 mL ④19 mL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④
答案: C
解析: NO、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由总反应4NO+3O2+2H2O是NO,也可能是O2,进行如下讨论:
当剩余4 mL气体为NO时,则耗用的NO为20 mL-4 mL=16 mL,需通入的O2的体积为4×16 mL= 12 mL;
当剩余4 mL气体为O2时,则NO耗尽,需通入的O2的体积为×20 mL+4 mL=19 mL。
43
3
4HNO3进行求算。剩余气体可能
7.(2019·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期中考试)下列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将某气体先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说明通入的气体一定为SO2
B.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通入的气体一定为SO2
C.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消失,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将Cl2和SO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答案: B
解析: SO2、CO2与足量碱反应都能生成与BaCl2溶液形成白色沉淀的物质,且沉淀均溶于稀盐酸,A项错误;通入气体后溴水褪色,说明该气体具有还原性,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可确定通入的气体为SO2,B项正确;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是因为溶液呈碱性,通入SO2后,SO2与NaOH反应生成盐,溶液碱性减弱,故红色消失,C项错误;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从而使品红溶液褪色,而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二者褪色原理不同,D项错误。
8.(2019·江苏南京师大附中期末考试)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 A.氯气有毒,不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刻蚀印刷电路板 C.硫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制造黑火药
D.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答案: B
解析: 氯气虽然有毒,但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A项错误;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Cu
3+
2Fe+Cu,故B项正确;黑火药的反应原理为S+2KNO3+3C
2+2+
K2S+3CO2↑+N2↑,S表现
出氧化性,故C项错误;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或水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在呼吸面具中Na2O2可用作供氧剂,但利
用的不仅是Na2O2的强氧化性,D项错误。
9.(2019·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考试)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缓慢通入由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生成的气
溶液
A Ca(OH)2溶液
体,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浑浊消失
通入SO2和SO3的混合气体,溶液变浑浊,无任何气体生B
成
通入S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S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C
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通入(NH4)2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溶液变浑浊,继续通D
入,浑浊不消失
答案: B
解析: 石灰水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当二氧化碳增多时,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A项正确;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和SO3的混合气体时,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NO-3表现出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自身被还原,生成的气体从溶液中逸出,B项错误;向Ca(OH)2溶液中通入SO2,开始时生成亚硫酸钙沉淀,随着SO2的增多,亚硫酸钙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钙,浑浊消失,当再加入NaOH溶液时,亚硫酸氢钙与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溶液又变浑浊,C项正确;向Ca(OH)2溶液中通入(NH4)2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就相当于Ca(OH)2与(NH4)2CO3反应,将生成CaCO3,D项正确。
10.(2019·青海昆仑中学期末考试)下列实验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①采用图甲所示装置收集氨气
②采用图乙所示装置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
③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采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Ca(OH)2溶液 Ca(OH)2溶液 Ba(NO3)2溶液
A.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实验①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实验②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可有效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实验④中,铜丝可以上下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气球收集反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实验①②④均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实验③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直接扩散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11.(2019·安徽蚌埠二中期末考试)向50 mL稀H2SO4与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C点之前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A.参加反应铁粉的总质量m2=5.6 g B.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0.5 mol·L C.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H2 D.AB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 A
-解析: 酸性条件下,已知氧化性:NO-3>Fe>H,OA段发生反应:Fe+NO3+4H
3+
+
+
-1
Fe+NO↑+2H2O,AB2+
3+
段发生反应:Fe+2Fe
3+
3Fe,BC段发生反应:Fe+2H
2++
Fe+H2↑,铁粉最终全部转化为Fe,
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3×n(NO)+2×n(H2)=2n(Fe),即3×0.05 mol+2×0.56 L÷22.4 L·mol=2n(Fe),n(Fe)=0.1 mol,质量为5.6 g,A项正确;n(NO)=1.12 L÷22.4 L·mol=0.05 mol,则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0.05 mol÷0.05 L=1 mol·L,B项错误;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NO,C项错误;AB段发生反应:Fe+2Fe12.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法合理的是( )。
3+
-1
-1
-1
3Fe,D项错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