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沪科版物理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三章 C 天体的演化 -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天体的演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恒星一般按照其亮度、颜色和表面温度等物理特征来分类。 2.知道恒星的演变一般过程,知道恒星的质量与其寿命的关系。 3.学会看、及分析图表,如“郝—罗图”、恒星质量与寿命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郝—罗图”、恒星质量与寿命图学习过程,认识一些宇宙研究的基本表达和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恒星演化的学习,感悟天体演化的漫长经历,建立正确的宇宙观。 2.培养对天文物理的兴趣,增强积极讨论交流自己观点的胆量。

3.通过中国记录的“超新星爆发”——“天关客星”(“蟹状星云”)对天文的贡献,激发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恒星的分类及演化。 2.难点:人类认识恒星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恒星的分类

晴朗的夜空,当你抬头仰望,银河横蟠,星海浩淼,有没有激发你无限的向往和不懈的探索之情呢!

天文学家推断在已知的宇宙当中大概有7×1022颗星星(目前全世界65亿人全来数,每人1秒钟数2颗,也要不间断的数17万年)。这么多的星星一一研究根本不可能,必须进行分类研究。描述恒星的物理、化学参量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

问题1:天文界是如何对恒星进行分类的呢?

目前科学界通用的恒星分类是根据恒星的颜色、温度和亮度间的关系进行的。

1.恒星的颜色、温度、亮度 2.“郝—罗图”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已经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并对恒星光谱根据它们中谱线出现情况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它们与颜色也有关系,即蓝色的“O”型、蓝白色的“B”型、白色的“A”型、黄白色的“F”型、黄色的“G”型、橙色的“K”型、红色的“M”型等主要类型。实际上这是一个恒星表面温度序列,从数万度的O型到2-3千度的M型。如图1.

图1

1911年丹麦赫兹布朗(Ejnar Hertzsprung 1873-1967)和1913年美国罗素(Henry Norris Russel 1877-1957)先后发现恒星的光度及表面温度的关系,并以统计图表示出来,二人于1914年同时公布,因此,此种恒星光度与温度的关系图被称为赫—罗(H-R)图。

图2:郝--罗图的两位发明者

图3

图3所示的为一幅赫--罗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恒星的光谱类型(与恒星表面温度相联系),纵坐标为恒星的光度。大部分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叫主星序,都是矮星。其它还有超巨星、红巨星和白矮星等类型,而这一不同类型表示了它们有不同的光度。

赫--罗图是研究恒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显示了各类恒星的特点,同时也反映恒星的演化过程。

活动1:太阳的表面温度5770K,绝对星等4.8;水委一,波江座α星,绝对星等-1.6等。表面温度14500K,请你在郝--罗图上标出它们的大致位置,并指出它们属于什么类别。 二、恒星的演化

恒星是相对恒定的,但有时候,遥望星空,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某一星区,出现了一颗从来没有见过的明亮星星!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它又渐渐消失了。这种“奇特”的星星叫做新星或者超新星。我国古代称之为“客星”,意思是这是一颗“前来作客”的星。

中国史料里从公元前134年到公元17世纪末,有90颗新星记载,它们是非常珍贵的科学遗产。历史上最有名要数宋史中的记载了:“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指公元1054年7月4日早晨4点多钟,在金牛座天关星附近看到的超新星,它开始的亮度和太白金星亮度差不多,经过23天,又慢慢暗下去了。

设问1:这些新星是新诞生的恒星吗?金牛座的这颗“客星”现在怎么样了?

19世纪,人们用望远镜发现在金牛座天关客星方向上有一个“蟹状星云”(如图4),20世纪初发现这团星云在膨胀,由膨胀速率推算,1054年刚好是膨胀开始的时刻。天文学家们一致公认:中国记录的“天关客星”正是一次典型的“超新星爆发”。

图4:蟹状星云

沪科版物理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三章 C 天体的演化 -教案

天体的演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恒星一般按照其亮度、颜色和表面温度等物理特征来分类。2.知道恒星的演变一般过程,知道恒星的质量与其寿命的关系。3.学会看、及分析图表,如“郝—罗图”、恒星质量与寿命图。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郝—罗图”、恒星质量与寿命图学习过程,认识一些宇宙研究的基本表达和分析方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wzu94v8844oweh0q68m0sr9z0p08p00nz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