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1 / 19
9.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10.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11.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参与性活动,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一种常见的主动学习方式
1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
13.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分析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14:纸笔测验:是指以书面形式的测验工具,主要侧重于评定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学习成就高低或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强弱的一种评价方式。
15.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16.生物学教育研究: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
17.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
2、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问答题:
2 / 19
1.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答: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在生物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更加富有成果地更加有效地生活。岗位要求:
①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 ②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③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④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⑤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⑥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⑦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3.生物学素养分为哪四个水平 (1)初步的生物学素养
3 / 19
(2)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 (3)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 (4)多维化的生物学素养
4.行为学习理论包括哪些不同的理论 答: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1.以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xx的联结主义理论, 3.xx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5.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应遵循 答:频因律和近因律
1、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2、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6.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对教学中的启示
1.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明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
2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连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3.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4.近因律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中的重难点
5.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练习。
4 / 19
7.xx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8.认知学习论中包括哪几种学习论 xx的发现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9.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是 (1)讲解式教学模式 (2)xx式教学模式 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①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材料。
②呈现学习材料:教师呈现新材料的方式,可以以讲解为主,讲解是用语要清楚明确,不要让学生感到难懂或使学生产生误解。同时,讲解要遵守渐进分化分化和整和协调的原则。
渐进分化是从一般概念的说明,逐渐进入详细内容的讲解,即从概括到分化。整和协调是将分化后的知识再前后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合性的协调性的知识整体
10.建构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建构主义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xx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②维果斯基的思想:维果斯基强调,个人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③皮亚杰学说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 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5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