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代码:07ZX013104
2.总学时数:36 理论环节教学时数:30 实践环节教学时数:6 3.学分:2
4.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 5.开课对象:经济与政法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查课 2.课程地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进行这项事业,首先必须研究了解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能对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行为变化做科学性的判断和决策,无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中有着重要地位,是社会工作者诊断、分析和介入社会工作的依据课程。 3.课程作用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人们的行为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行为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对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环境进行研究,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行为在各发展时期及社会环境中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特性,了解和掌握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过程和行为变化,以及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提供成为健全“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知识及观念,以获较好之社会适应。 2.课程的总体设计
本课程由于以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及二者的交互影响为研究对象,因而本课
程着眼于将二者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所带来的行为和环境变化作为授课重点,并根据环境变化具体对不同阶段的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行为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个案分析和问题的解决。
基于此,本课程首先对整个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做了一简单分析,然后以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和介绍了各种理论,此后按着人的成长阶段,对人的行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三维视角的分析和研讨,并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环节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分析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总体设计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而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刻领会和积极实践。要能利用所学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探究。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所讨论的问题适当安排同学们进行行为试验、实践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维探解。从而使学生在深刻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强化学生自己动手调查和分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能力。 4.作业要求
为了加强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节后面都附有阅读材料和相关思考题,学生通过读书笔记、撰写小论文、编排情景剧、小组讨论等方式呈现对问题的思考、体验和探究。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行为、社会环境、成长等基本概念及其评估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三个维度。 第一节人类行为的意义及重要性 一 人类行为的定义、 特点、分类 二 人类行为与动物性 三 人的成长
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 一 社会环境的定义 二 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 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 第三节 评估人类行为的三个维度
案例分析:云南大学马加爵(2004年2月)、张超(2008年1月,女)杀人行为分析 思考题: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2、人的成长及其阶段是什么?
3.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举个典型例子用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第二章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理论8学时,实践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理论的来源,掌握几大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其解释人的行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及案例分析(弗洛伊德) 第二节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及案例(埃里克森) 第三节 认知发展理论及案例分析(皮亚杰) 第四节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案例(科尔伯格) 第五节 行为主义理论及案例分析(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第六节 人本主义理论及案例分析(马斯洛、罗杰斯) 第七节 镜中自我理论及案例分析(库利) 第八节 符号互动理论及案例分析(米德) 案例分析:不同人眼中的蒙娜丽莎的画像 思考题:
1. 试比较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2. 试比较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行为主义理论的异同。
第三章 胎儿发展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胎儿的发育与出生,掌握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和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
第一节 胎儿的发育过程与发展主题 第二节 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 第三节 影响胎儿发展的因素 视频赏析:胎儿的发育过程 思考题:
1.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 如何看待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
第四章 婴幼儿期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及婴儿与同伴的关系,掌握婴儿的动作和婴儿的心理发展,掌握婴儿依恋的形成及其阶段,提升对幼儿与同伴、幼儿与家庭关系的认识。 第一节 婴幼儿期的发展任务 第二节 婴幼儿的情绪、语言发展 第三节 婴幼儿期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四节 社会化发展和道德发展
第五节 婴幼儿期的行为问题及其矫治 阅读分析:感觉统合训练 思考题:
1.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2. 如何看待婴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3. 幼儿的游戏发展如何?
4. 如何看待幼儿与同伴间的关系
5. 根据幼儿性别化的发展,如何开展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