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俞瑞芬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成“乐学”。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俗话说:教是外因,是条件;学是内因,是根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趣事趣题,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只有先让学生爱数学,喜欢听数学课,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数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选用恰当的方法启开其心灵之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都能达标。课堂上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要保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美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丝丝甜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平等对话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配合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生间心灵不沟通,产生了对立情绪和对立行为。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就要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关心每个学生,了解并理
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绝不能高高在上, 伤害学生自尊,侮辱学生人格, 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规律,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
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朋友,学习成绩差。针对这一情况,老师请他坐在同样的椅子上,伏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与他进行个别谈心,帮助他分析存在的问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上课有意请他回答问题。并且主动和他交朋友,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慢慢地这位学生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性格开朗了,学习也进步很快。后来,还被选为班干部。
2、欣赏学生,激励激情,在自主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渴望被欣赏。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影响极大,他们尤其需要来自他人的欣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在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处于兴奋状态,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提高,自然会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但教师在鼓励、赞美学生时,应注意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赞美的语言、语气应有所不同。过于频繁的赞美,将会失去其赞美的激励作用。有时善意的批评,也会从反面增强赞美的价值和份量,从而充分以挥赞美的激励作用。如学习成绩好而又认真的同学在课堂作业上也能反映出正确率高、书写认真,教师给的等第当然也是最高的。每次教师都给最高等第,学生容易形成习惯,得不到激励作用,倒不如过一段时间找出他的不足,善意的批评一下,这样更容易激励他。“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自主学习将会在赞美, 欣赏的激励之中显现其强大的力量。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学”的角度,重视“备学生”, 并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程度。
3、语言风趣,讲求艺术,在快乐享受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幽默的语言是点燃激情的火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语言作为交流信息、思维、感情的桥梁。如果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力求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生动形象,把定义、法则描绘的栩栩如生。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因此,对数学教师来说,正确掌握数学教学语言并能恰当地运用,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教学语言除符合语法上和逻辑上的要求外,还要能正确地反映数学事实的现象和本质,贯彻数学教学原则,符合教育和教学的要求。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数学语言的外部形式和思想感情,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声音过高过低,吐字不清,节奏不当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语言,吐字要清晰,声调要顿挫,快慢要适度,语调要自然,听起来不要有读书感。还有,声调的变化也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之一,当学生听课纪律不好时,讲话突然停顿一下,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其效果有时比高声批评一顿来得好。另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个诙谐的动作,一段风趣充满哲理言论往往也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赢得阵阵喝彩,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振奋精神,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任何时候也代替不了学生的“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1、重视活动, 创新手段,在主动参与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活用文本,广泛收集各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资源,根据章节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现实生活情景,找图片、实物、动作,积极创设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展示战果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这一节课, 可以先请两个同学甲、乙上台做一个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抛出两个正面——甲得1分,抛出其他结果——乙得1分,先由甲抛掷10次,乙记录得分,再由乙抛掷10次,甲记录得分,最后统计得分,得分高的人获胜。学生们很激动踊跃的分组做游戏。 请两组同学上来做游戏,然后请同学们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学生们先黑板上的数据直观感受到这个游戏不公平,于是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游戏不公平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经过分析,得出获胜机会各为25%与75%。采
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不仅任务完成得特别好,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地变化课型与教法,唤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每堂课都应考虑学生喜欢的进行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做游戏等特点。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或展示语言难以描述的数学情景,以及通过讲故事、设悬念等,组织学生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开展竞赛性活动。每一活动都要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觉中,熟悉的生活体验中,参与活动的合作中,激发求知欲, 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学具、模型、实物、投影、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采取做游戏、听故事、搞竞赛等方式,创设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教学活动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如教学“5的组成”时,老师设问:“请小朋友们把5 根小棒分成两堆,你能得出几种分法?谁最快?学生动手分小棒后,纷纷举手大胆发言,最后老师一一给予肯定。这样从动手到动脑,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分法,而且增加了学习趣味,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生都有的学具,加强启发式教学。如纸、笔、直尺、课本、三角板等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教师在课前嘱咐学生做好应有的准备,通过人人动手、动脑,人人都可以参与。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展开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印象还很深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为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形象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的恰当运用,声色俱备,动静配合,能大能小,灵活方便,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总之,要把教学活动组织的生动活泼、有趣、新奇,就要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任何概念化、公式化教法都是不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