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主义国家。来到法国,你最大的感觉就似乎自己掉进了个人主义的汪洋大海。
法国人从文化上强调自我,追求个性解放,人人号称是哲学家笛卡儿的信徒,“我思故我在”。因此,个性在法国文化中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人还是事物,没有个性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就将得不到尊重。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国的建筑,一个地区一种风格。在巴黎,所有的街道,没有一处建筑风格是重复的。在这种强调个性的文化中,强调一致,统一思想是很困难的。在与法国人沟通过程中,你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最好的方法是先反驳他们的观点,然后再引出自己的观点。因为在法国,人人爱争辩,喜欢标新立异,电视上、议会里的辩论常常近乎吵架。就是在家中,辩论也是家常便饭。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争论有时会伤害客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为人处事方面,中国人会尽量避免争吵。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刚开始,上下五千年文明,封建历史漫长,孔孟思想既是官方哲学,也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式,凡事求正统,要保持一致,特别是要与强势机构和人物保持一致。除春秋战国的短暂历史时期,中国基本上是没有文化多元的传统,思维模式相对较简单,惟官方马首是瞻,而法国18世纪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早就打破了王权对人性的桎梏,突出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强化了公民的护权意识。因此,当一个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一起的时候,法国人的思想负担显然要比国人小得多。
从管理理念看,中国的组织结构复杂,协调和沟通的要求高,许多问题需要权威人士来定夺。法国的组织架构则相对单纯,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很清楚。同样,中法这种管理架构和理念的差异,既是文化的因素,也是经济的原因。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资源贫乏,集体主义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生存方式。人们必须在一起,相互团结,才能解决生存问题,目前中国西南部出现了特大旱情,面对困难的时候,集体仍然是生存的惟一手段。但组织结构复杂自然会加大管理成本,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采取这种不计效益的手段为的就是将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分配给每个人,每个人都能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个人要依附于集体而存在,失去了集体,很难体现个人价值。法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人口少,自然资
- 8 -
源相当丰富,历史上就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法国自然经济,如葡萄酒、奶酪等生产者,其产品背后都是一个个农村自然户。当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法国,公民的任何生活资料都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没必要对集体有所依附。在中国,许多人都感到人际关系很复杂,与人交往成了一门艺术,每个人每天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对上级、同事都保持很融洽的关系,但是在法国,法国人对待功利态度淡薄,容易建立人际关系。大家都只需要按规定办事,既不需要刻意与领导、同事处好关系,也不要整天刻意加班加点,只有业绩是作为考评的标准。但是,这样的管理理念也就容易让我们看出,法国人讲求教条主义,灵活性差,而在中国,更多的事情需要变通,十分灵活。也许这就是法国和中国所不一样的管理文化。
- 9 -
4 结论
在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评判一个国家文化的好与坏,因为一个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由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也有许多法国的学者,政治家们对中国的集体主义羡慕不已。他们认为,正是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国家至上的这种精神,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虽然过分依赖于集体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可能能够适应,但是长期下去,并不利于竞争。中法文化年是中法关系,以及中法文化发展的结晶,它不但是民族文化的展现,更是两国在文化交流上迈出的一大步,是文化史上的成功。中法两国的灿烂文化向世人展现了两个文化大国的风采,中法文化年的举办,是中法文化共同发展和相互学习的助剂,由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各个国家都应将自己国家文化瑰宝与其他国家相互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将本国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一代代发扬。
- 10 -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毕业设计导师汪捷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和汪老师相处的两年时间里,他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开始选题到中期修正,再到最终定稿,汪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的问题上给予了耐心的解答。我在汪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对待学习、对待工作的态度。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汪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汪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论文的完成是凝聚了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自己对本课题的见解,这些成果的完成只是对这些年来学到的知识的一个总结,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更加完善和充实。
最后,再次向汪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 11 -
参考文献
[1] 冯俊,《法国近代哲学——同济·法兰西文化丛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 郭华榕,《法兰西文化的魅力-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寻踪》,三联书店,1992 [3] (法)柯蒂埃,唐玉清,《18世纪法国视野里的中国》,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4] 李克勇,杨艳如《法国面面观》,外文出版社,1999 [5] 卢因诚,《寻觅法国》,新世界出版社,2009
[6] 木铎金声,《看中法文化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版,2005 [7] (美)泰勒 著,唐洪菊 译,《文化震撼之旅》,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8] 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9] 杨海燕,罗国祥,《法国社会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06
[10]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议论文精彩语段赏读四十例
1.灵魂储藏在人的心中,闪动在人的眼里,流露在人的嘴上。眼睛足以传情。它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和审美观。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却可以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但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如果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语言就是灵魂的镜子,它完美清晰地反映出你知识的深浅,趣味的雅俗,思想的清浊,动机的纯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你自己。(《品味语言》)
运用比喻,显得有趣味,有文采,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走出完美的误区》)
为了说明“追求完美”的不切实际,作者连续设喻,层层深入,道理说得形象而又富于启迪。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