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法文化年的概况
2.1 中法文化年的简介
中法文化年(Les Années Chine-France)是由法国政府与中国政府合作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根据两国政府的协议,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率先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则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活动。两国的文化年涉及了多领域的广泛交流,举办的大小项目达到300多个,而活动中的亮点就包括了中国康熙时期文化展、三星堆文物展、中国中央民族乐团与巴黎国家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法兰西巡逻兵访华特技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和法国百年时尚展等。
2.2 中法文化年的背景
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密切发展的政治环境下才得以实现的。到21世纪初,中国与法国的政治关系已经非常密切,这主要是由于两国所拥有的许多共同的政治立场与合作,两个国家都支持世界多极化,有着共同的世界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提升;而法国也同样在不断变化的格局中加快着发展的步伐。在经济交往方面,中国与法国的关系也很顺利。欧盟的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2004年欧盟已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法国则不断地向中国出售高新技术产品,例如空中客车飞机、法国高速铁路等。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使得两个国家的关系更为紧密,高层的不断互访,也促进了民间的交流活动。此外由于两国对自己的文化都十分自豪,也使得文化交流在两国关系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这一点成为了文化年活动举办的契机。
2.3 中法文化年的活动
中法文化年由两部分组成:中国文化年和法国文化年。在活动期间,两国都将各自国家最传统,最具代表特色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仅让中法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重新认识到文化大国的深厚底蕴和风采。其中,2004年10月6日由中国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出作为中国文化年的启动音乐会,中央民族乐团在巴黎摩嘎铎尔剧院举行了首场音乐会。之后该乐团又在法国各地巡回共举行了11场中国民乐演出。2004年10月8日至2004年1月4日在巴黎市政厅举行的由四川省文化厅、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巴黎市
- 3 -
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四川三星堆文物展,共展出了1986年至2001年期间中国考古专家在四川三星堆所发现的上百件青铜时代的文物,据考证这些文物的年代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中国古老的青铜面具和青铜立人像倍受关注。此外,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曲目《红色娘子军》的演出,结合了西方芭蕾舞的美感与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与一体,受到里昂市市长的好评以及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文化年上,还融入了很多现代化的元素,如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展出80多位中国当代画家的14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了油画、中国画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画作。徐悲鸿、齐白石等多位大师作品也获选展出,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则是第一次在北京以外地区公开展出。还有在巴黎卢浮宫举行的时尚中华2004春夏时装作品发布会、中国棋类表演与交流活动、中国饮食文化节、中国的世界遗产摄影展等等,许多类似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民从各个方面全面地、立体地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同样,在法国文化年上,我们也看到不少富有法国浪漫主义特色的文化展览。2004年10月10日,法国电子音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在北京紫禁城举行的大型电子音乐会,揭开了法国文化年在中国的序曲。法国是一个以文学、艺术、绘画著称的国家,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此次,法国国巴黎奥塞博物馆等博物馆在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三个城市展出51幅法国印象派大师的珍品原作,其中包括了许多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如莫奈、爱德华·马奈、卡美尔·毕沙罗和保罗·塞尚等人的作品。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马奈的代表作《吹笛子的少年》、德加的《舞蹈课》和莫奈的《卢昂大教堂》等。在画展开幕的当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访的法国总统赫拉克共同参观了画展。此外,2005年1月起在北京等多个城市举行的法国电影节,很多优秀的法国电影都在电影节上分室内和室外播放,法国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电影展、绘画展,一个名为“法国时尚100年”的展览在北京、南京和深圳巡回展出,法国方面共带来了自1900年以来的227件设计精品,展品包括了时装、香水瓶、腕表、汽车、电器、茶具、家具、建筑模型等多种产品,其中不乏许多出自像克里斯汀·迪奥、伊夫·圣·洛朗等时尚设计大师之手的作品。
- 4 -
展览期间还邀请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等专家来到现场向参观者讲解,平均日访问量达到四、五千人。说到中国的戏曲,在法国,歌剧是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深入人心,在法国文化年期间,不仅仅是在北京,上海也配合法国文化年举行了多个大型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了法国浪漫主义多媒体喜歌剧《游侠骑士》在上海的演出、“大师与经典——世界著名钢琴大师与法国戛纳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法国创意艺术廊”现代艺术展以及法国熔点现代舞蹈团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的现代舞蹈等,为大家呈现出在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独有的风采。
- 5 -
3 从两国文化看两国差异
3.1 中国传统文化及观念上的观点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大多数在观念上是比较传统的,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读四书五经,许多涉及到文化的东西,中国人讲求“以和为贵”,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实看法不一。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所谓钢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3.2法国文化及观念上的观点
法国人崇尚自由,一说起法国,很容易与“自由”、“浪漫”这些词语联系起来。但是,法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教育方面,法国的教育与培训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培训制度。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技术更新加快,家庭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教育和培训的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在法国,学校历来具有象征意义,1997-1998年度,法国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占到了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20%,学校担负着从小培
- 6 -
养和保持民族统一性的任务,公共教育的四大原则:入学权平等、种族平等、中性化和世俗化,说明了法国对于教育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国的教育高度集中,等级森严,结构功能单一,之后,这种现象在慢慢改变,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学生、群众也能参与一些教育机构的议事决策。
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法国人每年要花将近1500亿法郎来购买艺术用品、视听载体、书籍、报刊杂志和电影戏剧以及其他文艺演出的门票。再加上一些国家和地方行政单位的文化消费,法国每年文化消费近2000亿法郎。此外,法国文学一直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国有很多的文学流派,包括中世纪文学、古典主义、启蒙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等。是就普遍意义上说,法国人观念上的“自由”,应该是思想自由,主要指对传统进行攻击的自由思想和道德自由两个方面。许多人评价法国浪漫,在维克多.雨果看来,浪漫是他笔下不竭的想象,应用完美的技巧和出色的风格。
3.3 法国文化及观念上的观点
中法文化差异,实质上看,双方在对事物的认同上是比较一致的,比如说对待权力问题,法国人历来就有崇尚权力和权威的传统,历史上法国人就对拿破仑、对王室和显赫的权贵有迷信,但在表现形式上两国确实有所差异。从政为官,光宗耀祖在中法两国人民看来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但是,中国人强调群体观念,而法国人却注重个人的价值,不循规蹈矩,厌恶制服,没有严格的规约性。相比起中国人在为人处事上对待别人总是看重自身在这件事的影响,更多的时候愿意去恭维别人,因为这也是一种“和”的体现,但是法国人则不同,法国人总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夸大其辞,就事论事,往往不顾及对方的情面,藐视权威,具有强烈的否定精神,在法国历史上,有不少具有否定精神的人物,而且他们勇于站出来,让真理展现在更多人面前,让更多人信服。在中国,人们更加尊重权威,信奉儒家的文化,等级制度,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社会,进步的脚步虽然在不断加快,但是一些扎根于中国人观念上的约定,却从来没有改变过。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国情和管理理念及管理体系,中国人靠集体,法国人靠个人。有人说,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