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
告会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是我们正在召开的,你从讲话中学到了什么?下面小编带来的是2018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 篇一
***,华发苍苍已然是耄耋之年,但仍是精神矍铄,慷慨激昂得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在他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在那样一个危机四伏,跌宕不安的年代,他毅然应国家之号召,背负“不孝”之名,隐姓埋名30年投身于核潜艇国之重器的研发事业之中。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何为“孝”,即“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施院士,以诙谐幽默接地气的语言为我们做了一个难忘的报告。他以自身求学经历告诉我们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改怎样有意义地渡过这段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一类高学历人群,想要真正有所作为,那必然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实验上,每天至少“6小时全身心实验,2小时直接相关文献阅读”,以此为之后的论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怀院士上承***及施院士的报告,进一步诠释科学精神,弘扬中国科学家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
的科学传统,并告诉我们心存大志!
此次报告深深影响到我,我也将铭记三位院士的谆谆教诲,以此勉励自己不要辜负大好时光,不断丰实,充盈自己。 篇二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精神的高度内涵。执着于研究,他舍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投身核潜艇工作,对国家的忠便是他对家人孝的最好表达;施院士通过五个方面:付出时间的必要性、批判思维的必须性、科研文献的取与舍、学术道德底线的不可触碰性以及科学没有所谓的真理性,教导我们要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怀院士则告诉我们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并且通过如何看待数字世界、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的问题向我们阐述实验条件、实验手段还有科学精神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为当代大学生科研工作者的一份子,我们也必须学习前辈们的科学精神,用敬畏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方式对待科研,将科学精神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形式,践行使命,诚信科研。 篇三
历时两个小时的报告会,我认真聆听了三
位科学家的发言,受益匪浅。其中,施院士一篇题为《做诚实的学问 做诚实的人》的报告,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与在座科研工作者们分享科研经验,言语质朴有力,令我深感鼓舞。 第一,时间的付出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必备条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世界上著名科学家们无一不是历经无数磨难才取得了辉煌成就,机会主义绝对不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关键因素。施院士在美国七年半的留学生涯,经历了艰苦、迷茫、困顿,最终在不断的坚持中逐渐找回了对于科研的热情和执着,不断激励自己向科研的更高峰攀越。
第二,批判性思维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必要素养。施院士认为,研究生本质是通过学习知识从而发掘新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力量来引导。我们在平时实验工作中往往会得到一些负面结果,然而正确看待并分析实验结果,就是一种锻炼批判性思维的最佳途径。
第三,道德底线是成为一名优秀研究生必须坚守的原则。尊重原始数据的真实性才能坚守住科研精神的初衷,由于科研过程中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仪器操控等方面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而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问题的争论才会存在,但正是因为学术争端的存在才推动着科研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