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物理:第二章《机械波》教案(2)(沪科版选修3-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机械波的描述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机械波的描述是在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后,对机械运动的进一步学习,关于波的概念也是今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等内容的基础。

学习机械波的描述需要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为基础。

通过有关“波”的录像揭示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出如何描述波的课题。

通过绳波演示和相应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揭示机械波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引人机械波的图像。

联系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周期性运动,通过DIS实验(或演示多媒体课件),从分析、比较波形图中波形的分布和重复,归纳得出波速、波长、频率等概念;根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联系匀速直线运动的的规律,得出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的关系:v =λf。

通过课内学习训练巩固对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波的图像。

(2)知道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速、波长、频率和周期。 (3)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波形图的认知过程,明白正确的观察在建立概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探究过程,感受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有关“波”的录像的观察,感悟物理源于生活,从而重视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

(2)通过对绳波的观察、探索,并由此得出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感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而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自觉进行物理实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机械波的图像。 四、教学资源

1、器材:DIS实验设备、长绳。

2、录像:“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沉、海洋渔业勘测等。 3、课件:机械波的形成。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机械波的图像;二是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DIS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基础,通过观察机械波形成过程引人波形图,然后从分析、比较波形图中波形的分布和重复,归纳得出波速、波长、频率等概念;根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联系匀速直线运动的的规律,得出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的关系:v =λf。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绳波的产生过程,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波速、波长、频率,然后让学生通过DIS实验(或演示实验、课件)探究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再运用图像法等处理数据的手段归纳出波速、波长、频率的定量关系。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机械波的图像。方法是:通过绳波产生的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对机械波产生过程的动态过程和瞬态的模拟展示,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分析、比较,建立波形图的概念。

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还可提供有关多普勒效应方面的学习指导。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由部分有兴趣的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外拓展探究,教师应在背景资料搜集、探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法选择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注意不要因此加重学生的负担。

本设计首先通过对录像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景I 录像,设问

录像“泰坦尼克”号被撞沉、海洋渔业勘测等。

通过录像揭示有关“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信息,从人文教育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从生活到物理”产生深刻印象。 活动I 演示实验,课件演示

包括绳波实验和课件演示两部分。

通过绳波的演示,再应用课件演示揭示机械波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引人机械波的图像。教学时注意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并对学生的观察给予激励性评价。 活动II DIS实验

为DIS实验探究活动(也可以用传统演示实验或课件代替。)。

通过DIS实验(或传统演示实验、课件演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人机械波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v =λf。 活动III 学习训练

波速、波长、频率 的关系 活动III 学习训练 *情景II 拓展联想 情景I 录像 设问 活动I 实验演示 课件演示 活动II 机械波 DIS实验 通过课内学习训练巩固对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的的理解。 *情景II 拓展联想

有关多普勒效应的录像资料或课件。

这部分内容属于拓展型课程的选学内容,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探究的课题。 3、教学主要环节

本本设计可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情景导入、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建立波的图像的概念。 第二环节,根据实验和多媒体演示,通过交流、讨论,建立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进而导出三者之间的的关系。

第三环节,通过学习训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 * 第四环节,通过有关多普勒效应的录像,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探究的课题。 七、教案示例(教学实录)

执教:奉贤区景秀高中 宋佩红 赵娣霞

教 学 过 程 一、录像导入: 学生活动:观看“泰坦尼克”沉船片段。 教师:这是一个历史上的悲剧,同学们说一说如果在现代的话,这样的悲剧能不能避免呢?若可以又如何去避免呢? 学生跃跃欲试,通过自己查找的资料,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很多同学提到可以用激光探测,或者其它的探测仪探测船的前面有没有障碍物。 教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回答也很精彩,这些探测仪其 实都利用了波,人们是如何利用波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探讨吧。 二、实验探究和课件演示 点 评 通过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以及上课时的冰山沉船事件的观看,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虽然学生有很多的经验,演示:在讲台桌上放好一根长绳,让一个同学手握住一端静止不动,另一个同学握住另一端让其上下振动,请同学描绘一下所看到的现象。 学生:随着手的上下抖动,绳上有凹凸波形向前传播。 教师:观察,思考这列拨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学生思考后,小组充分讨论,一位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机械波形是怎样的? 但到了课堂上还是要给予机会再次体验,落实“以物讲理”的教学方式。 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发言的机会,“大家谈”的课件演示:演示一列绳波 探讨方式。 要求学生画出某一时刻看到的机械波的形状并展示几位同学的图像。 (使用课件“机械波的描述.swf”说明) 如果我们在波源开始振动后的某一时刻对其拍一张照片,就能得到该时刻的机械波的形状。 如果在这个波形上再添上坐标系: 横坐标 x :波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纵坐标 y :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这样就组成了该时刻的机械波的图像,简称波形图。 (使用课件“简谐振动(分析).exe”说明) 波形图与振动图像的相似之处及区别:(启发学生一起找) 相似处 : 简谐波的波形图 与 简谐振动的振动图像 都是正弦曲线。 区别: 水平坐标轴: 质点数量: 时间: 波形图 振动图像 多媒体的演示可以动。 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式学习,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制造悬念,通过引导、启发、讨论从而进行探究,建立正确的波及相关的物理概念。学生某时刻,随时间一段时间,随时x 无数个 1个 t

物理:第二章《机械波》教案(2)(沪科版选修3-4)

机械波的描述一、教学任务分析机械波的描述是在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后,对机械运动的进一步学习,关于波的概念也是今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等内容的基础。学习机械波的描述需要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波”的录像揭示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出如何描述波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wog12spdd4zk8m0hvkq6k2tg1xu6l00s8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