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迪庆州耕地质量提升思路和对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迪庆州耕地质量提升思路和对策

作者:王建忠 古秋追格 益新卓玛等 来源:《云南农业》 2024年第6期

杨峥

文章从耕地资源的特点、分级状况论述了迪庆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加强陡坡耕地的改良、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等提升耕地质量的思路与对策。

迪庆州地处滇西北高原区,土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 特点显著。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既为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统一规划带来了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态日益恶化。因此,保护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历史赋予的重任。长期以来,迪庆州绝大部分耕地资源以自然利用为主,土地利用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耕地产出力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率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迪庆州耕地资源的调查,将耕地地力评价分为十级,并根据耕地分级状况,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的思路和对策。

一、耕地资源特点

(一)数量较多,但可利用面积有限

迪庆州土地面积23 870 km2,耕地资源总面积55 529.19 hm2,其中:灌溉水田6230.07 hm2,占总耕地资源面积的11.22%;水浇地538.9 hm2,占总耕地资源面积的0.97%;旱地48 760.22 hm2,占总耕地资源面积的87.81%。在耕地面积中坡耕地、轮歇地、一季地面积大,优质土地极少。

(二)陡坡耕地资源面积大

迪庆州55 529.19 hm2 面积的耕地资源中,>25°坡耕地面积有16 474.23 hm2,占全州耕地资源总面积的29.67%;坡度在20°~25°的坡耕地面积有9544.926 hm2,占全州耕地资源总面积的17.19%;坡度在15°~20°的坡耕地面积有7847.841 hm2,占全州耕地资源总面积的14.13%,60.99%的耕地资源坡度>15°。陡坡耕地无灌溉条件、土层薄、土壤养分含量低,障碍因素明显,因此生产能力都较低。

(三)耕地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平衡

迪庆州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构成各地水肥气热分布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河谷地区热量资源丰富,气温高,有利于作物生产发育,但雨量少,且多集中于6—9月,降水不均匀,灌溉困难;平坝少,可垦荒地不多。高原区水源丰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地势平缓,土壤自然养分含量较高,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积温不够,地下水位高,发展农业生产较为困难。

(四)土地类型的多种多样

由于受欧亚大陆和印度板块撞击后产生的造山运动影响,全州全境山高谷深,山体陡峭,形成明显的垂直差异,其特征是构成土地资源的主要部分:生物群落、气候、地质地貌随海拔的差异而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土壤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出现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暗针叶林土、高山草甸、高山寒漠土、原始土等土壤类型。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客观上既

造成了小、面、全的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条件,又造成了产业难于上规模、上档次的被动局面,并对统筹规划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耕地地力分级状况

由耕地潜在地力评价模型所得出的迪庆州耕地地力等级(表1)。

1.一、二级地。分布在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河谷及其支流低海拔区域,海拔多分布于2000 m以下,主要在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上江乡,维西县的塔城镇、叶芝镇。该区域地势平坦,水利设施稳固,能排能灌,水肥热气条件协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土层深厚,熟化层深厚,肥力水平价高,由于人口密集,做务精细,农作物产量较高,且稳定。

2.三、四级地。分布在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河谷及其支流低海拔区域,海拔多分布于2200 m以下,全州均有分布,主要在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上江乡,德钦县的霞若、拖顶等地,维西县的白济汛、永春乡等地,坡度5°~15°,主要由灌溉水田和旱地组成。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雨量充沛,但气热条件较相比略显一二级地不足。

3.五、六级地。分布在河流低阶地、起伏河流高阶地,全州均有分布,主要在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金江镇、上江乡,维西县的永春乡、白济汛乡、巴迪乡,一般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因为受气候、海拔、地形等多种因素限制,再加上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作物产量不稳定。

4.七、八级地。分布在起伏河流高阶地,全州均有分布,主要在德钦县的拖顶乡、羊拉乡、霞若乡,维西县的白济汛乡、康普乡、维登乡。该区域有机质含量高,海拔高、地面坡度较大,农田水利设施较差,耕作粗放。由于受海拔、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宜种性差,作物不能高产。

5.九、十级地。分布在高寒区,全州均有分布,主要在香格里拉市的虎跳峡镇、建塘镇、三坝乡、小中甸乡,德钦县的燕门乡、羊拉乡,维西县的白济汛乡、攀天阁乡、维登乡。该区域在生产上受很大的限制,特别是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分布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无灌溉条件、在全州耕地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总体来讲,迪庆州耕地耕层养分状况与理化性状良好,但由于受到海拔、积温、坡度、灌溉条件、年降水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耕地地力等级偏低,90.49%的耕地在七级到十级,属中低产田。

三、耕地质量提升的思路与对策

(一)提高旱涝保收能力

1.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灌溉条件是限制迪庆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是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发展旱地节水灌溉技术。水是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州耕地多分布在山区,60.99%的耕地资源坡度>15°,灌溉保证率在80%以上的耕地仅占31.98%。改善灌溉条件,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是缓解这一类耕地的重要措施。在多途径开辟灌溉水源的同时,对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效经济作物或粮食生产区,大力发展喷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灌区渠系节水改造,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是目前突破山区灌溉用水困局的有效手段。

全州灌区小而散,由于地形复杂多样,缺乏有效的灌溉水源。从整体看,迪庆州的农业节水技术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绝大部分区域还普遍存在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加之水利工程配套完善率低,造成灌溉水利用率极低;全州节水灌溉面积占有率极低,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同时还面临着成本过高、节水灌溉设备在质量及产品系列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规律和适宜的灌溉制度的研究不够深入、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措施的结合不够紧密、农田水分利用率低、节水灌溉的输水和配水技术仍较落后、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根据迪庆州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布局、生态系统需求,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 制定全州节水灌溉规划。二是根据地形、水源条件、群众实际需求等,因地制宜发展渠道防渗、喷灌技术、滴灌技术等节水措施和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地膜覆盖技术、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措施。

(二)加强陡坡耕地的改良

陡坡地生产力很低,原因之一是粗放耕作未能发挥出耕地的生产潜力;原因之二是长期单一经营致使耕地土壤侵蚀、地力退化。

从迪庆州实际情况出发,对坡度在10°~15°的坡薄土和具有耕地开发条件的非耕地,实行坡改梯、薄改厚等工程,重点治理“陡、薄、瘦、蚀、旱”等耕地农业生产障碍。具体是地形调整、地块平整、土层增厚、地埂筑砌,建设“三沟、三池”等坡面水系,建设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发展集雨节灌设施,建成“平、厚、壤、固、肥”的水平梯田。按照不同的地面坡度、气候条件、自然台位、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障碍因素、种植模式等统筹规划,打破地界间界限,按等高线设置台位,调整地形;修筑地埂,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后达到平、厚、壤、固、肥的质量标准。

(三)农田质量提升工程

1.实行作物轮作,调节养分平衡。正确的轮作倒茬可使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生物养地培肥增产的良好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病虫对作物的为害,促进丰产丰收。

2.扩大绿肥种植,实行种养结合。常年播种收获使耕地处于“疲劳”状态,应定期轮换歇地(休耕)或种植豆类等绿肥,生长期内翻耕压青,起到土壤增肥作用。开展新型稻田种养技

迪庆州耕地质量提升思路和对策

迪庆州耕地质量提升思路和对策作者:王建忠古秋追格益新卓玛等来源:《云南农业》2024年第6期杨峥文章从耕地资源的特点、分级状况论述了迪庆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加强陡坡耕地的改良、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等提升耕地质量的思路与对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wnh2286jx99g5n13tny9pg7z7hdod00tc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