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百度一下题西林壁的课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百度一下题西林壁的课件

篇一:题西林壁 课件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窑坪中心小学 黄晓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

1、师自我介绍,了解假期生活。观赏并简要介绍庐山,(江西省北部,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而得名,自古

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山、江、湖浑然一体,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山中多悬崖峭壁,清泉飞瀑,林木葱茏,气候宜人。旅游胜迹: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po口景致数不胜数,并以白鹿洞最为著名)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朗读并解释课题并板书,导入诗文教学。

2、谁了解苏轼呢?(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古代形成的一种风气,原因是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 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今天又没有这种现象呢?网络歌手、刻字一游)了解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阅读,初步感知。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结合注释自主思考。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以下指导:

(1)当学生感知到庐山之美时,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第一、二句,让学生简单画一画他读出的“岭”(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和“峰”(奇峰陡峭),补充描述一下“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先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远:隐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近:危崖险岩,高:深沟幽壑深沟或大

水坑,低: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数学中的观察物体。(所见)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三、四句。相机理解“缘”的意思,并注意强调其写法。师生采用问答等形式反复朗读该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讨论探究:那么,怎样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集 体交流。相机引读名诗佳句: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用举例。(所感)

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

1、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读示范,指名说说准备怎样把握诗歌节奏(重音标注、停顿分隔、延长)?注重多种方式的读:视频、示范、共同读、自由读,齐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通过同学们欣赏、理解、和读,你认为庐山怎样?诗中那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你在朗读中联想到了什么类似的生活现象?一边感受一边朗读。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身在庐山”现象,再反复吟诵后两句。早晨的雾真大,一切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小草,小花。。。。。被笼罩在无边的罩子里。我推开窗子一看,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3、指名展示,引导学生听,评。

百度一下题西林壁的课件

百度一下题西林壁的课件篇一:题西林壁课件《题西林壁》教学设计窑坪中心小学黄晓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wm2t0rw3c25ui718xfz9x6b742s6901du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