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34计借刀杀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计谋全集《六十四计》(《三十六计》补缺)第三十四计,借刀杀人

●原书解语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敌方内部的不和已明显,盟友的态度不确定,我方应设法诱使盟友去杀敌,而无需自己出力。这是敌友态势呈“损”卦之象中推演出的最佳对敌之策。

●原书批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尽与(举)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外而埋之,畔之以鸡豭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兵知经·格形》)。

译文:敌方内部反叛的迹象已显露。而与敌关联的另一股势

力也在寻求扩张。我方想要有所作为,就应借这两种力量摧毁敌人。例如郑桓公将要攻打郐国,先打探到郐国的豪杰、良臣、辩智、勇士对刚愎自用的郐君不满的情况,然后把他们的姓名全部公布出来,说要选择郐国的良田赠送给他们,封官晋爵而公布于众,并在城郊设祭坛,把名单埋在地下,用公鸡、公猪做祭品,装作盟誓的样子。郐君对这些人反叛的怀疑得到证实,便按照公布的名单把这些良臣全部杀了。桓公乘机袭郐,并占领了郐国。

诸葛亮联吴抗曹,当关羽围攻魏襄阳、樊城时,曹操想迁都,司马懿及蒋济劝曹说:“刘备、孙权表面是亲戚,内心却隔阂很深。关羽得志,孙权内心是不情愿的。可以派人私下跟孙权说,答应把江南的土地封给孙权,樊城的围困就自然解开。”曹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关羽最终兵败麦城,束手被擒。

●计谋精要

借刀杀人。自己不出面,利用对手与别人之间的不和,借别人之刀杀掉对手。语出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这出戏是写范仲淹的政敌企图向皇帝推荐他任环庆路经略招讨使,去平息西夏李元昊的进犯,想借西夏人的刀杀害范仲淹的故事。这样无需自己出手,既可除去对

手,又可以在危急之时,嫁祸于人。

《兵经百字·借字》中说:“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借他人之手除掉对手,自己却不用操刀,这种间接杀人的计谋,就是“借刀杀人”。无论是借刀或是借力都是“借”,都要借别人之手去完成图谋。问题是借谁之手完成图谋?是借敌人的还是盟友的?由此不难推出,此谋略具有两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借敌方内部的反叛力量否定其主导方。在敌方内部收纳、培植反叛力量,堵塞敌主导方的视听,进而否定敌方。《六韬·文伐》上说:“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意思是:想方设法堵塞敌国君主的视听,使他无法知道实情。作为臣下没有不贪图富贵而害怕死亡和灾祸的。依据为臣的这种心理弱点,暗中许诺尊贵的官位;私下赠送少量珍宝,来收买敌国的豪杰之士。暗中招纳敌国的智谋奇才,使他为我方出谋划策;秘密结纳敌国勇士,使他们斗志高昂。要满足这些人追求富贵的欲望,并不断赠送财物使其欲望滋长蔓延。如此这样,敌国的豪杰、智士就转变为我方的死党。从而堵塞了敌国君主的视听。敌国君主虽然还拥有这个国家,但了解实情的视听已被堵塞,他的国家还能安然不危亡吗?

34计借刀杀人

计谋全集《六十四计》(《三十六计》补缺)第三十四计,借刀杀人●原书解语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敌方内部的不和已明显,盟友的态度不确定,我方应设法诱使盟友去杀敌,而无需自己出力。这是敌友态势呈“损”卦之象中推演出的最佳对敌之策。●原书批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wkaq9qw6x1xu1x81dzc4m0xd0pwbf00nl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