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
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作为辅助,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现阶段财务管理教学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前来阅读参考。 一、财务管理教学概述
财务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管理、经济、理财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人才的课程,目前国内有上百所院校开设了该课程,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但由于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时受到社会经济现象影响程度较大,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变化的一门学科。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要重点突出“学以致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财务管理属于应用学科,这就意味着它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很短,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工作之后要快速将所掌握的知识发挥作用,用人单位更希望学生进入工作之后可以直接上手。
由此,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作为辅助,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结合教育部门下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与综合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差别,实践能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
从现实角度出发,由于受到国内教育系统中长期应试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往往忽略实践部分,从领导层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软硬件投入和社会接触程度明显不足,尤其是社会接触中的校外实践场所严重缺乏。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本身是从同类院校毕
业,只能照本宣科的进行理论知识教育,而缺乏对社会现实财务管理活动的认知,甚至脱离了实际。很显然,这种人才培养机制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的今天,财务管理手段和模式也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要满足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做出教学管理改革。
二、现阶段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学工作的一般性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其中,教材内容是基础,任何一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都是基于教学大纲完成的,而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其次,教学方法是教育过程中的手段,包括理论灌输和实践应用两部分,这一内容的内涵比较广泛,但可以从整体要求上进行调整。再次,考核方式。当前我国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试,但这种单一的形式也具有弊端。
以下通过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阐明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问题
教材一般以书籍形式呈现,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一些电子化产品作为载体。教材形式并不重要,值得关注的是教材内容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材内容陈旧,一些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学科中,还在沿用上世纪的陈旧理论,一些财务计算方式也明显落后,与信息时代的特征明显不符。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理论难度上比综合类高等院校略低,由此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不如综合类院校。从这一错误的观点出发,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使用的财务管理教材表现为内容繁多、复杂、缺少实践模块等现象。 放弃实践教学的主旨而转向理论教学方向,导致高职院校中财务管理教学理念十分模糊、笼统,教师偏重于书本,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却无法理解实际应用。这种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只能说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果涉及到新出现的财务理论,则在整个学习期间都很难了解到,这就给日后就业活动中造成了不利影响。 2、教学方法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创新频度较小,主要以课堂为教学阵地,与社会上现实的实践操作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对课堂教育的管理非常严格,这让原本有机会到社会上参与实践的时间进一步压缩。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并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看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缺乏生命力的。长期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压制,学习热情减退,主观能动性消失。 3、考核方式问题
前文中表述过,高职院校中的教育考核方式主要依赖考试,而考试的标准是以分数为重点的。由于教育考核过程中过度对分数的价值要求,导致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学习观念,一切以分数为重,在学习过程中跳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事实上,我国教育系统中将考试作为教育成果考核的主要方式,是出于公平角度考虑的。考试结果直接表现为分数,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很少能够通过人情方式加以改变。但同时应该注意到,这种方式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较为合理,而高职教育体系中,是人才迈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分数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不是唯一的标准。 事实上,仅仅通过考试是不能实现真正的能力考核的,这种做法很明显缺乏有效性。一方面,考核内容过度依赖教材,学生只能依靠记忆力去死记硬背,毫无价值;另一方面,考试命题的方式大多沿用填空、选择等传统方式,而缺乏实践应用技巧。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对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依然围绕着教材、教法和考核三个因素展开。作者将以一般性高职院校为例,逐一提出自己的方案。 1、基于教材的改革和探索
在任何的教育环境下,教材都是不可或缺的,教材的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因此要慎重对待,从适合性角度出发,从培养人才需求角度出发,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教材进行改进。
首先,要将现有的教材体系打破,降低不必要的理论部分,对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进行优化,重点体现应用技能和应用研究方面。 根据这一思想,实际形成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基础知识、管理事务、管理探索”;其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理论上了解其功能、方式,而管理实务涉及到的是具体
的操作部分,可以通过书本上进行传播,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案例进行交叉,最后一部分是管理探索,这一部分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内容,通过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环节,交给学生私下研究,并放在课堂上讨论。
这种教材内容的设定模式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个人建议内容比例为2∶5∶3,即基础知识部分占20%,其余两项各占50%和30%。 其次,要将现有的学科体系打破。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的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要注重实践性、实效性和实用性。财务管理工作不是独立的,需要多学科的配合,例如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都涉及到了计算机知识方面。同时,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关系,与供应链理论、全生命周期理论等都有所交叉。 2、基于教法的改革和探索
2009年我国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教育方式改革的要求,在明确人才培养和学习目的的前提下,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传授技巧,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根据这一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应该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的,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事实上,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阐述明白一个理论或者教会学生一种解决方法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教给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在离开学校环境后,在工作环境中从容应对,而不是永远依赖于教材指导来解决理论问题。基于此,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从单纯地一对多知识灌输,演变为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