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对接需求”在高职教育改革历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对接需求”在高职教育改革历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建华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7期

王建华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色的教育类型,培养的人才能否对接社会需求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价值的关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能否对接学生需求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立足如何实现这两点“对接”分析了高职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

[关键 词]高职教育;对接需求;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9-0024-02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从传统高等教育分离出来的教育类型,到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类型结构;二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办学规模;三是提高教育质量突出高职特色。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家政策是引领高职教育变革的重要外在因素,教育理念是指导高职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而“对接需求”则是高职院校一直在政策和理念指导下逐步探索实现自身价值的着力点。可以说,正处突出特色阶段的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最可挖掘的竞争力就在于“对接需求”。“对接需求”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一所高职院校、一个专业的生存价值与发展空间。因此,在高职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管是从国家政策导向、教育理念还是学院自身的实践探索中,都在为更好地实现“对接需求”而努力,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一、“对接需求”在高职教育中的内涵

“对接”一词原本为自然科学用语,近年来开始被移植到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1982年,我国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试办一批职业大学,到现在已发展到1300多所。这些年在高职院校发展的摸索中,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争议不断,百家争鸣。而达成共识的就是中国高职教育要培养出服务于社会,被社会一线需要的人才,而如何对接社会一线需求也就成了高职院校在多年改革中不断探索的共同问题。在引导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两大因素最为明显,一是理念层面,一是政策层面。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实践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因素,是指导教育探索正确的教育目标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因素。政策层面则是落实某种教育理念的宏观指导,这两大因素不断改革的目标则只有一个,就是实现高职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对接需求”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截至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22多所(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 网联合发布),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形式有在校生、成人和网络教育三种教学形式,占全国高等院校的59%。在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两大难题威胁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是招生难,二是就业难。导致这两点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薄弱。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谈到“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错位,是目前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面

对难题,各国高职都一直在不断探索着改革之路,在改革和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特色,我国在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摸索自身定位和办学理念,在政策层面和理念层面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5〕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多个文件的分析与解读,高职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在不断地突出特色,高职教育目标由“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转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蕴含的内涵是高职教育理念转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一步清晰明确,高职院校要培养既具有素质又具备技术的技术人员,具体来说应该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目标很明确,特色很明显,社会也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高职院校改革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示范院校工程、国家精品课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三年行动创新计划等,无一不是在推动高职院校改革的工程,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就是社会上某些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这种结构性矛盾说明,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实践。

三、“对接需求”理念在高职教育落实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对接需求”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落实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二是课程体系与未来工作岗位对接;三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生源基础对接。要实现这几方面的对接,理念更新是前提,市场调研是基础,理念落实则是不断改革的过程。

(一)更新理念,深度开展调研,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要对高职教育特色进行研究,深度挖掘自身专业的特色,不断明晰和调整自身专业培养目标是前提。专业培养目标是由专业培养面向的区域产业决定的,因为产业面向的岗位需求决定了就业率、就业平均薪酬,决定了专业的存在价值,因此,要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开展深度岗位需求调研,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入手,确定专业人才的质量规格和培养要求,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引进行业标准,选择本行业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构建就业“直通车”,保证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构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生源基础的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和生源基础的对接

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面向岗位(群)工作内容,参照行业企业标准,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构建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开发融教学做于一体的项目或工作过程课程,保证教学内容与未来工作岗位工作的对接。从院校实际生源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和开展适应生源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与行业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与从事职业岗位“零距离”且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目前,继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正在开展,这未来三年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也为高职教育改革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为高职教育进一步摸索如何实现“对接需求”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不断探索课程改革,保证教学方法与生源基础对接

所有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才有意义。而理念的落实则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高职教育改革,没有成熟的借鉴经验,且对师资和实训条件要求较高,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不断改革会一直持续。

具体来说,高职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课和人文素质类课程,专业课主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存技能服务,人文素质类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两类课程目的不同,但改革宗旨相同,即激发学生学的习兴趣,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专业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具体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不断重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的学载体,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课程目标和内容要实现“对接需求”必须要求任课老师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载体的选择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生源特点不断摸索,如项目、产品、案例、任务等,教学载体的选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对接需求”是大的概念,如何实现则体现在每个环节中,政策支持、理念更新、理念落实、师资和实习实训条件保障缺一不可,而在现实中,高职院校面对的困难则不止一点,但只要目标明确,高职院校改革就会一直不断地摸索。政策层面上目前高职教育三年发展创新行动计划正在开展,这必然会为高职教育缩短“对接需求”带来新一轮契机,高职教育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应密,张乐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

[2]张连绪.论我国高职教育的理念与制度问题:对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与实践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3]李守可,从彬彬.区域性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解析[J].教育与职业,2013.

[4]王博.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2015-2018年)》的思考与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5]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论“对接需求”在高职教育改革历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论“对接需求”在高职教育改革历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建华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2016年第7期王建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摘要]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色的教育类型,培养的人才能否对接社会需求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价值的关键,教学内容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wilt6mqjw2xc786b4a94zk8m0hvru00ry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