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巧达意
摘 要:教育工作是科学,更是艺术,批评其实比表扬更重要,也更讲究艺术。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成长主体,不可避免的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一味迁就和容忍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丧失正确的是非观。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本文通过对批评教育中曲线艺术的阐述,指出通过曲径通幽巧达意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批评教育;曲线艺术
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进程中,渗透到课堂上的每一个角落,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不妨将批评教育的曲线艺术灵活运用,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绝佳目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犯错误的学生看似简单而实则复杂,需要班主任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育人艺术。如果批评适当,就会更加有效,否则将是前功尽弃。本人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出一些批评中的“曲线”育人艺术,望能获得大家的纠正和批评。
一、曲线教育概述
所谓的曲线教育,是采取直接手段不能够解决时,只好采取间接或侧面迂回战略来教育学生。有时甚至以退为进,但教育的大方向不会变。曲线教育虽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价值则是不小的。在平面上,两点之间的直线是最短的,但在教育视野中,更多的时候则是“曲线”最短。在教育中如果使用“直线”,简单生硬、直截了当地批评和责备,不会诱发出孩子们正确的思想和感情。但使用“曲线”的方式进行迂回教育,将是曲径通幽,直击学生的心灵深处,拨动其心弦,获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培育人的事业,然而,在真正的教育中,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育上,运用长远的眼光来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教育和发展学生就必须“放水养鱼”,而不是“竭泽而渔”,必须“养鸡生蛋”,而不是“杀鸡取卵”。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和路径。人们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倘若前面是一座大山就绕过去,倘若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倘若前面是网就渗过去,倘若前面是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教育也不例外。
二、曲线教育方法
(一)先表扬,后批评
被尊重和肯定是每个人都有的愿望。在批评学生时,是要先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之后再说其缺陷和不足,并加以采取批评的方式,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心里找到平衡。上课爱讲话的学生,可能思维较为活跃,独具一些见解,但并不是一味盲从的;总打架骂人的学生,可能比较重友情,讲义气,为人不拘小节;总是迟到的学生,可能会有因为生病,但坚持到校上学的情况。所以,先进行表扬又有何不可,当然,“扬”得适度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抑”也要有力有理。事实上,获得良好的教育才是批评真正目的。
(二)先观察,后断定
在批评前,要先进行观察,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并取得全部相关讯息。在清楚并知晓情况后,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学生表述,更不要轻易给予否定。教师要总是面带微笑地聆听,即便学生有不满情绪,甚至言行过激,这都是正常发泄。有时,学生一句话也不说,这是学生极度愤怒或受到委屈的一种表现,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学生以哭代诉,同时,也要避免自己以闻代切。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最后的决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有理有据,才能褒贬分明,以达到批评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先自行处理,后进行公开
教育秘诀的成功,就是要对学生尊重,只以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自尊心,对违纪学生先进行私下个别批评,再根据个别批评效果进行公开,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增强教师的威信,如此,才可以获得公开批评达到应有的效果。当然,为能加强批评示范的作用,进行惩前毖后,有些批评还是要公开的,但要注意措辞,批评的对象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这一点是要辨别清楚的。
(四)鞭打快牛,对比教育
人们经常谈论“鞭打快牛”,这意味着对走得更快的牛再打几鞭子,让它走得更快。我们不能一味地鞭打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应多打“好学生”。在好学生身上,尽管体现的优点更多,但也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许多问题是与学困生共有的。在两种学生身上,当一种问题同时出现时,倘若老师先批评或只批判学困生,好学生会认为事不关己而不在乎,而学困生就会怨恨老师偏心眼,导致情绪抵触。这时,班主任应采取“鞭打快牛”的对比教育做法,先批评“好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以信服。当一些问题首先在“好学生”身上出现时,就更要打掉“好学生”身上的错误,同时,对学困生起到榜样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三、曲线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活动实践中,我们的批评有时可能无法达到应到达的目标,反之,而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教育的失败,可以通过几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一问题。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来找到根源。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有很多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一)批评要准确,避免沟通不畅、信息单向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必须有准确事实,要体现实事求是。在批评前,一是准确掌握对问题或错误的责任;二是准确掌握对问题或错误性质影响;三是准确掌握对发生问题或错误过程及细节;四是准确掌握犯错误学生当时和他们的一贯表现。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是唯一出路,除观察、调查和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直接听取学生意见,包括学生解释,甚至辩解。这样有利于调节学生情绪,镇静看待自己问题,因此,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这不仅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学生,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平等和民主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学生说:“我们班有规定,学生不允许携带随身听,但那天我因为想做好英语演讲,带了随身听,本意是邀请学生唱英语歌时,能伴有音乐。我在整个上午都没有使
用,而中午回到教室后,我突然发现随身听找不到了,后面同学告诉我,是被老师拿走了。我想我没有做错任何事,很有信心地来到办公室,但老师看到我后,还没等我开口,就斥责我起来,不给我解释的余地。听完他的教训后,我干脆破罐子破摔,也懒得向他解释,反正与他这种人讲道理也是白说。从那以后,我就处处和班主任对着干,对班级事情一点也不关心,这也算对他蛮不讲理行为的惩罚!”可见,教师不给学生解释机会,不管青红皂白加以训斥,其教育效果当然会受到影响。 (二)批评要入情入理入心,避免言行随意、挫伤自尊
“入情”应具有情感性,以情感人、以平等态度、以关怀爱护口气诚心诚意帮学生。“入理”是批评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入心”是批评学生要注意师生心理协调。倘若教师的行为伤害学生自尊,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紧张局面,影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保护和照顾学生自尊是教育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且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发展自我,尊重和培养学生自尊心,倘若一个人缺乏自尊心,也就缺少接受教育或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依托。例如一个学生说:“初中时有一阶段,我的考试成绩一直不佳,下跌几十名。班主任老师非常有耐心,找我进行几次谈话,我也很感谢他。后来有一次,我在上课时看漫画书,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不仅不与我沟通,也不批评我,而把此事告诉了班主任。那天自习课,班主任老师叫我到教室门口,对我进行严重的批评,自学课非常安静,所有的同学都能听到了班主任老师批评我的话,让我感到非常难过,根本没法听老师讲话,也使期中考试考得很差”。因此,教师未能保护或有效利用学生自尊心进行教育,不考虑学生感受和反应,不分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批评,其效果通常会适得其反。
(三)选择合适批评方式,避免以偏概全、缺乏公正
一些教师的个性随意,习惯了看问题极端和绝对化,有些教师由于容易情绪冲动,产生“变形”的思维和行为,不能理性地处理问题,盲目扩张火力范围,只顾高兴地对其进行完全否定。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把老师的批评视为“找茬”,甚至是“故意整人”,并出现强烈不满和不公平感,以及对心理的防卫,导致教师的出发点不管如何的好,学生都难以接受。根据不同学生问题,或错误性质、程度和影响,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为达到最好效果,运用不同批评形式。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一一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