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随着近几年第学师生队伍的日益壮大。也随着学生中来源于有钱人的家庭或者煤老板的家庭的人数增加。我校意识到,这种暴发户的家庭教育是畸形的,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家长对教育虽然重视但重视不在点子上。原因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对,学识程度不够。而学生发展重心在学校,在课堂。所以,我校要通过课堂改造,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以学生的状态和心态带动家长素养的提升,实现教育引领社会发展的功效。教师队伍中有骨干教师,有优秀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多数教师从学习到探索也有好几年,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老师们有改革的激情,但课改实验研究能力不同。所以,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强制规范,推广普及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领悟、内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和加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及学科特点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引导我校教学由“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实现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突破口,立足课堂教学实际,通过具体的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通过课堂改革,转变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中去扩大事业,取得丰富的学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做到五点:
(一)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作文的首席自主性。立足学生,构建教学思路。 (二)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淀情感。
(三)建构开放型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认识,给学生更
多的自主创作空间。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习作自信。
(五)开发整合作文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创意作文的表达,提供广阔的空间。 创新之处:
1、将作文教学的环节前置,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动笔,乐于表达,留心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的材料,还学生作文教学于生活的本位,真正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采生活之蜜,孕育写作文的激情。
2、革新教学模式,还作文权利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在共同探究、合作、讨论中,学会审题、选材,构建自己的作文思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增强作文的信心,提高习作的鉴赏水平。
3、让学生在实践认知的基础上,再次对评讲后的作文,进行再次进行作文修改实践,提高作文品位,真正实现作文水平质的飞跃。
4、提供学生多元化的展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体验作文成功的愉悦,调动学生作文的最大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可持续创作动力。
(1)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就教师的作文教学的理论水平,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因为种种因素,不尽如人意。无论宏观层面的教育界,还是微观的教育教学的个体,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关注还很不够。
(2)就学生个体而言,阅读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训练了那么多单元作文,但作文的能力,并没有像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得到质的飞跃。小学生经过六年的训练,写出的作文仍然语意杂乱,内容零散,情真意切,文从句顺的文章少之又少。
(3)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阅读教学”轻“作文教学”的倾向,虽然,课改的精神一学再学,但仍停留在感性嘴头的形式层面上,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改革。特别广大农村的作文教学,没有完善的教学研究机制,更谈不上创新改革了,很多作文教学,仍摆脱不了“应试”的帽子,为了考试而教,出现了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教,学生写”的第二版。作文教学,还没形成
自己的体系,也没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机制。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无序、散漫的状态,这急需广大小学语文教者,积极投身于作文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来,在理论与实践中,探寻新的教学之路。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习作动机的形成,让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基本过程如下:
(1)准备阶段: 研究情报资料,开展论证调查,拟写研究方案,填报《申报评审书》,组织研究力量。
(2)实施阶段: 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景象中期论证,交流研究论文,进行作文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展示,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
(3)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终端报告、工作报告,展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进行结题鉴定。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然而,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主要表现在:A、课堂还存在“以讲代学”现象,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一些教师整节课都在不停地讲,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自主参与,不利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B、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看似进行了小组交流,但小组合作缺乏目的和方法指导,只是走了过场,没有达到学生思维启迪、碰撞、提升的效果。C、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机会不多,没有留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表观点,阐述问题的机会。(2)三维目标的实现没有落到实处。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根据学校总课题《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我校课题组于2011年10月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确定《小学作文教学有效课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为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情真意切地表达出来。这不仅表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