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一竞赛语文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竞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3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3.在答题前,请同学们务必在答题页上填写你的姓名、班级、学号; 4.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页上指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页。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言简意宏、掷地有声的名言,被后儒尊为“横渠四句”,其作者,正是北宋张载。张载,横渠人,世称横渠先生。

《礼记·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最紧要的就是识仁求仁,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仁者,人也”(《中庸》),张载创造性地批判和吸收佛学,创立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关学学派,并以此参与奠基理学,这是“为往圣继绝学”,目的也正是“为天地立心”,挺立天地中人的精神,重建国人的心灵世界。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儒者立志,须令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或少数君子安身立命,有如此气象乃是“为生民立命”。

张载哲学思想最受推崇的是“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民胞物与”是张载在《西铭》一文中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与我、物与人,同生天地之间,皆秉天地之性,所以,每个人都应当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西铭》的价值正在于对人的精神家园即立命之地做了全面而生动的描绘。

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尧、舜、文、武、孔、孟所传圣人之道,自孟子之后便学绝道丧了,他们的使命就是努力续接和开拓这个道统。张载反复强调“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为学者要以圣人为目标,如此气象乃是“为往圣继绝学”。

继承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儒家的创新往往是在创造性的继承中完成的。后世弘扬横渠之学最为有力的王夫之就明言,张载思想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

第 1 页 共 13 页

之所未载,圣人之所不言”的。

吕大钧等在老师张载的指导下发起实施的《吕氏乡约》,便是关学“经世致用”精神的表现,也是关学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突出体现。伦理道德规范是乡规民约的核心,西周就有这种思想了,但一直没有用文字将其系统表现出来,而制度必须成文才可能行之广泛。《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乡贤领导地方民众主持和起草的乡民公约法则,被后世尊为中国乡约之祖,影响极大,各时代仿照《吕氏乡约》的乡规民约很多,甚至还被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程子说过:“王者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这是对历史的针砭,也是对现实的指引。后来朱熹说得更清楚:“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不仅要重建心灵秩序,还要重建社会政治秩序,以圣人之道引领天下,实现有序、永续发展,如此气象乃是“为万世开太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说“为天地立心”是“己立”“己达”,那么,“为生民立命”就是“立人”“达人”,这是空间维度的推扩;“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在不忘本来中为中华乃至人类开辟未来,这是时间维度的推扩。如此一纵一横,方能可大可久。(摘自肖伟光《读史:张载及其“横渠四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载在“为往圣继绝学”方面,提出了“仁者,人也”的理念,创造性地批判和吸收佛学,创立了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关学学派,并以此奠基理学。

B.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尧、舜、文、武、孔、孟所传圣人之道,自孟子之后便学绝道丧了,后来朱熹说得更清楚:“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C.张载的学生吕大钧等在其指导下发起实施的《吕氏乡约》,体现了关学“经世致用”精神,也是关学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突出个例。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言简意宏,掷地有声,从空间和时间上推扩,道出了儒家的仁者气象、天地情怀和用世抱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明确立论内容,并加以评论和介绍,表达了作者对“横渠四句”的推重,蕴含着对张载的崇敬之情。

B.主体部分依次阐释“横渠四句”的内涵及自己的理解,其中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全文重心并辅以程子、朱熹的言论展开论述

C.末段,在照应首段、收束全文的同时,升华了张载的思想,进一步表达了作

第 2 页 共 13 页

者的推崇之情。

D.全文材料丰富,以古经典揭示“心”的内涵,以王夫之之言肯定张载学说的创新,实例《吕氏乡约》则是关学思想精神的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天地立心,即立全德之人,为世界树立具有崇高思想情怀的人,使人充实灵魂精神。因为有全德即仁,有了“仁”,天地便有了“心”。

B.张载哲学思想最推崇的是“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张载在《西铭》一文中解释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对人的精神家园即立命之地做了全面而生动的描绘,由此奠定了《西铭》的价值。

C.张载就反复强调“学必如圣人而后己”,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而其思想学说中有不少又是“六经之所未载,圣人之所不言”的,此可谓“为万世开太平”。

D.伦理道德规范是乡规民约的核心,但必须用文字将其系统表现出来而形成制度才可能广泛施行,《吕氏乡约》在这一点上走在了西周前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

第 3 页 共 13 页

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

第 4 页 共 13 页

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同时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文化归属感。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第 5 页 共 13 页

高一竞赛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竞赛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3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3.在答题前,请同学们务必在答题页上填写你的姓名、班级、学号;4.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页上指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页。第Ⅰ卷阅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w9cz7dzgv6b8ve00zsa83uyx967u500v8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