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注意规律。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材料上。 (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有效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有意义的陈述性知识都需要进行充分的经加工处理才能获得好的理解和掌握。(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 (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简答题 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技能的过程 由三个阶段构成 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2)注重示范和讲解。 (3)运用变式与比较。变式是促进概括化最有效的方法,变式练习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 比较是指在呈现例证或感性材料时,与正例相匹配呈现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进分化的顺利实现,比提高其准确性。(4)大量事实与适时反馈。(5)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6)分解程序的操作过程。
89.2 学习:
? 知识本身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新旧知识联系的方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P172
? 知识的学习一般过程:1、知识的感知;2、知识的理解;3、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 4
(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90.技能的含义与种类 P174 90.1含义:
? 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 技能是掌握和应用技术的的能力。
? 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
智技能。(??填空题) 特点如下:(1)是学习的来的,不是本能行为;(2)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知识;(3)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90.2种类:(1)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方式。 特点:外显性,客观性,展开性。 操作技能的形成:1.操作技能的的含义及特点:也称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吹拉弹唱等。操作技能的特征包括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分清每个阶段的特点 (1)操作定向: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开端,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3)操作整合。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才得以实现。(4)操作熟练。 3.操作技能的形成途径。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练习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一般来讲,随着联系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速度会加快,准确性提高。而且,操作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之后逐渐减慢。但也存在成绩进步先慢后快或在练习中一直均匀发展的情况。 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
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期现象”。高原期现象出现的原因:学习方法固定化、学习任务复杂化、学习动机减弱、兴趣降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原因造成的。怎样
- 28 -
顺利度过“高原期”: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及现状,并采取一些改进学习方法的措施,消除消极因素的干扰,就能顺利度过“高原期”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2)教学中组织练习应遵循的原则 a.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b.准确示范和讲解; c.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并且及时进行反馈。 首先,联系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其次,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再次,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再次,练习方
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式多样化;最后,及时反馈练习结果。d. (2)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P175
9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 操作定向、动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P177
? 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93.解决问题的历程: ?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P178 ? 第一步骤 审题解题积累解题经验;第二步骤 总结反思提炼解题方法;第三步骤 默想记忆催生解题灵感。
94.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
?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P179
?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能否正确地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此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3.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创造性问题解决时作用十分明显。4.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5.情绪与动机。6.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95.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P179
? 1、重视知识的推移,推陈出新;2、多做比较,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3、多种构思,寻找各种解题思路;4、反向思维,采用?顺藤摸瓜?的解题思路。
? 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
- 29 -
总结,应用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师要有意识的沟通课P181
? 1、惩罚与服从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 3、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5、至上 的权利、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
99.品德教育的基本观点: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P183 ?(1
? 立场精英化;性质政治化;道德教育的目标缺乏层次要求人人崇高化;道德教育的方式简单化。
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00.学习动机的概念:
?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P191
?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 某种单一的结构。
101.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 30 -
?(1)对学习过程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2)动机与效果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动机水平较弱或较强作业水平高,学习效率也高,反之则成。(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P192
?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首先,兴趣会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优势中心,此时,脑神经就会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不会感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