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柯尔柏格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提出道德发展理论。

5、一般认为动作技能包含三种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自动化阶段。

6、教学设计包含内容: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的设置。

1、发展危机:艾里克森在人的社会性发展理论中提出发展危机的概念。他认为,个体发展是一个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由于个体的自我需求与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性质的心理困难,即为发展危机。教育应当培养个体应对危机且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2、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3、概念:指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观念的符号。概念是观念的、抽象的,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但存在于个别的事例中。 4、动机: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6、好奇、习惯:好奇是指促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摆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各种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习惯是指习得性的行为反应或习得性的动机。

7、态度、兴趣: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致性与持久性的倾向。兴趣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个体对某人或事物所表现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兴趣与动机大同小异,两者都可视为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

10、群体:指两个人以上为了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群体具有以下特点:群体成员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即群体心理)。

12、去个性化:指个体有时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失去或削弱了自我导向的功能和责任感,个性状态相对丧失。

13、群体极化效应:指个体参与群体讨论时,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响,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具体说有冒险偏移和谨慎偏移两种情况。

14、社会助长和社会阻抑:群体心理效能的两种表现形式。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也就是个体因他人在场而增强了行为的水平。反之,群体对个体的活动不产生促进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反而出现阻抑作用,也就是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即为社会阻抑。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具有以下特点: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即根据当前问题要求对已掌握概念原理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问题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式。

(2)、问题解决过程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问题情境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 3、试述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相互关系。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

1

的要求不同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

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满足缺失性动机。(2)了解学习的性质。(3)及时反馈。(4)获得成功的体验。(5)在教学活动中培养。 策略教学的原则包括:(1)特定性(2)生成性(3)有效的控制(4)个人效能感。 10、试述有效教学的方法与形式。

有效教学就是高质量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方法主要有:(1)指导教学。 (2)发现学习。 (3)合作学习。 (4)自我调节学习。 11.有效教学的形式主要有:(1)全班教学(大组教学)(2)小组教学(3)个别化教学 15、如何理解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讲,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

正确对待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加以调控: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协调同伴关系;与家长合作。

16、学校群体的功能是什么,它对学生成长有哪些作用? (1)、学校群体与其它群体一样,具有以下一般功能:

a、生产性功能。即群体为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功能。学校群体的生产功能主要指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培养质量等。

b、维持性功能(组织功能或凝聚功能)。群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大多数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发挥群体作用。

(2)、学校群体与其它群体有区别,其心理功能主要体现在:

a、归属功能:指学校群体能使学生或教师产生一种成为团体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的需要体验。

b、认同功能:指学校群体能使学生或教师对一些重要的、原则的事情或问题,同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和评价。

c、支持功能:指学校群体中学生或教师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方式以及个体所取得的成就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使其获得一种支持的力量,增强其信心,推动个体进步。

d、塑造功能:指学校群体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和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3)、班级群体作为学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

a、班级群体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媒介。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首先是通过教师的影响实现的,其次,班级中的同学关系对学生的社会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b、班级群体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途径。班级群体为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c、班级群体是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班级群体的人际关系和学习风气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2)教师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3)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24、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个方面。其中教书育人和行政管理的角色,乃是教师的本职角色。 (三)、试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条件,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措施。

1、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主要有奥尔波特的“成熟人性”观点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观点。综合起来,心理健康者具有以下特征:了解自我的现状和特点,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有意识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能专注于工作,献身于事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别人,具有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注重现在的体验,不注重过去的不幸或创伤,也不沉迷于所渴望的未来。

2、心理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地说,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3)个体心理因素

3、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考察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综合起来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学习方面的问题;个人情绪方面的问题;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4、保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5、为使中小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其智能发展和个性完善,教师应该在三方面帮助学生:一是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二是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三是帮助他们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六条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3、柯尔柏格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提出道德发展理论。5、一般认为动作技能包含三种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w1rz09rub3j4lf875n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