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法学》考试
注意事项:满分 100 分,合格 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30 道,每道 1 分,共 30 分; 二、多选题 5 道,每道 2 分,共 10 分; 三、名词解释 5 道,每道 3 分,共 15 分; 四、简答题 3 道,每道 5 分,共 15 分; 五、论述题 1 道,每道 10 分,共 10 分;
六、案例分析题 2 道,每道 10 分,共 20 分。
第一章 绪论
一、行政权
1.行政的含义: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 理和调控。行政的定义包含以下四层意思:【单选、多选】 (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
(2)行政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现代行政已不限于管理国家事务,还越来越广泛地管理公 共事务。 (3)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 (4)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行政权的含义: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名词】
行政权定义的三层意思:【单选、多选】 (1)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宪法和法律。
(2)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 (3)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3.行政权的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监督检查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决权等。【多选】 4.行政权的特点:【单选、多选】
(1)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2)相对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二、行政法
1.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单选】
2.行政法的渊源:【单选、多选】
(1)一般渊源: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④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2)特殊渊源:①法律解释;②国际条约、惯例;③判例与指导性案例;④软法规范。 3.行政法的分类:【单选】
(1)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3)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
4.特点:(1)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①行政法的内容广泛;②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③实体法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单选】
三、行政法关系 1.行政法关系的含义: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名词】 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单选、简答】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 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含物质财 富;精神财富;行为。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 义务。
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多选、简答、论述】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称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往往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先行加以解决,但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争议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 4.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1)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名词】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多选】
①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 ②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③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
四、行政法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
1.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类社会关系与国 家权力、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的实施法。【单选】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2.行政法的作用:
(1)行政法具有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的作用。 (2)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单选、简答】
1.含义: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具体内容:(1)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是指行政活动的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律的明文依据,否则不得为之。(2)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是指行政应当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反法律的措施。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含义: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单选、名词】
2.具体内容:【简答】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
(4)符合自然规律,如符合法律规定的“合理采伐森林”、“合理利用土地”等; (5)符合社会道德,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 3.行政合理性的子原则:【多选、简答】 (1)行政公开原则。
行政公开的具体要求:①行政行为内容公开;②行政过程公开;③行政信息公开。 (2)行政公正原则。
(3)比例原则。比例原则指行政机关在采取某项措施时,必须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和 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权益不 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而且要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例。【名词】
(4) 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指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行政行为的正当信赖应当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的不利后果。【名词】 (5)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1.行政主体的含义: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名词】
2.行政主体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单选】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4)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殊主体。
3.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单选】
4.行政职权的内容:(1)行政立法权;(2)行政决策权;(3)行政决定权;(4)行政命令权;
00261行政法学考前资料1904考期_1552550348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