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工作方案。对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修正。
五、内部评价采取询问了解所评估问题人员、 查阅记录及相关资料、 现场检
查等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不准弄虎作假。
六、每年对工伤事故率与百万工时死亡率趋势进行分析,寻求最大限度减少
和遏制安全事故,不断持续改进与提交创建达标,促进消除风险。
七、当变化发生时, 与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相关的标准化系
统应及时更新,并融入标准化系统评审。
八、确定专门机构,专业人员保留内部评价记录、文件。发生事故后或上级
有要求应重新组织安全标准化内部评价并上报资料,重新确定等级。
供应商管理制度
一、对供应商其过去的安全表现情况、遵守法律法规、公平、诚信的能力、
提供的产品、材料、设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估,择优选择供应商。
二、供应商必须提供下列信息,并对其资质进行认定。
1、安生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质量检验证书,并保
经批准的相关记录;
2、营销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3、产品的服务能力 4、以往的安全绩效;
三、购置主要设备必须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
责任和义务。
四、供应商提供的有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 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
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
五、对供应商的单位进行实体现场检查,及时识别、纠正可能产生的风险。
六、确定专职供销人员与供应商随时沟通, 协调和联系处理设备、 设施购买、
安装使用全过程中的相关事宜。重要问题供销人员应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七、在许可供应商的员工使用企业设备设施前, 供应商应对其进行安全培训,
使职工掌握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要求,紧急处置程序、事故事件报告程序、可能 会发生的相关风险、 预防事故的安全措施、 员工安全、健康责任以及个人防护等 相关安全知识。
八、对供应商履行合同情况, 供应过程的实施情况、 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运行
情况,纳入安全检查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落实整改,及时消除风险。 对供应商免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九、对供应商在合同期的表现以及售后服务进行评价,优胜劣汰,选择符合
安全生产要求的供应商。
十、供应商方在运输、 安装、调试、使用设备,必须遵守本企业的安全要求,
不得违章作业。企业对承包商的工作现场进行跟踪检查。
承包商管理制度
一、企业应调查了解承包商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 过去承包工程的安全表现、
工程质量及工程完成情况、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 职工素质情况, 并对其满足 工程安全生产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价,必要时采取招标方法,择优选择承包商。
二、确定承包商之前必须了解承包商相关信息:
1、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书(资质等级) 、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资质
的证书,保存承包商提供的相关证件和记录的复印件;
2、承包商的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承包商的服务能力;
4、承包商以往的安全绩效。
四、对承包商的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及时识别、纠正可能产生的风险。 五、对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按照设计及进行验收合格的工程必须返工,
造成的返工费用由承包商承担。
六、在许可承包商的员工使用企业设备设施前, 承包商应对其进行安全培训,
使职工掌握法律法规要求、操作规程,紧急处置程序、事故事件报告程序、可能 会发生的职业危害、 预防事故的安全措施、 员工安全、健康责任以及个人防护等 相关安全知识。
七、确定一名负责人与承包商进行勾通, 联系和协调处理承包工程中的相
关事项,重要问题要及时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
八、承包商必须执行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纳入统一安全管理。
承包商对安全自查、 方安全检查提出的安全隐患应落实责任人、 规定时间、制 定措施进行整改,并将安全检查及整改情况报备案。
九、因承包商的原因导致工伤、死亡事故发生的,应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
事故情况,并积极主动配合事故调查,接受对事故的处理。
十、对承包商履行合同情况、 合同期内的表现进行不定期评价, 实行优胜劣
汰,选择符合安全生产的承包商。 对承包商违法违规, 有违约行为的依照合 同、协议规定终止解除承包合同。
职工工余管理制度
一、加强职工工余时间安全管理
1、所有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倡导做一名文明职工,把工余安全纳
入评比先进内容。
2、建立职工个人因事请假审批登记制度,防止工余意外事故发生。
3、把职工休闲、娱乐设施、阅览室、体育锻炼场所列入年度计划,分步实施。 4、把职工工余安全管理作为例行安全检查的内容,对职工工余时间发生的
一些不良倾向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处理。
三、加强职工工余安全教育培训
1、每年开工前结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对职工进行一次工余安全教育,把工
余安全零事故指标作为考核目标。
2、培训内容具体,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安全意识。学习预
防和处理治安事故、防火、防交通事故、用电、防水、防盗、事故等安全知识。
3、教育职工了解各类安全标识。
4、委派或聘请有教学经验人员授课,提升职工预防工余事故能力。 5、作好培训记录,建立职工培训档案。
四、每年定阅工余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利用各种会议广
泛宣传。
五、当事人应及时报告工余事故情况,及时进行救护,减轻事故后果和损失。对工余安全生产事故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元素四:风险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由安全负责。安全科具体做好初始评
价及持续风险评价, 编制、填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 和风险评价。
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实事求是, 结合企业实际, 真实反映管理区域
内应识别的危险源及风险级别。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应涵盖所有场所、作业过程及周边环境。
分析评价潜在的风险,识别所有的危险源及其风险。
四、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按下列程序要求进行:
1、准备:人员组织、收集信息,编制危险源及风险评价表。
2、危险源辨识: 辨识方法采用现场调查、 以往事故及危害资料、本区范围
内近年事故案例。
3、危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人、机、物、环境及管理要素分析)。划分风险等级。 五、根据风险评价计划进行风险评价。
六、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应遵循下列原则:
采用替代、消除、工程控制、隔离、管理、个体防护措施。
七、每年至少一次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对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回顾,
改进存在的缺陷。
九、确定的危险源风险等级, 设立风险控制牌板,确定风险控制责任人、编
制控制风险的安全控制措施。
十、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结果、 控制风险措施应使员工认可,教育职工在
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控制措施。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新工人培训
新入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40 小时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
可入工作。
二、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1、负责人对本安全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 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培训时间至少
48小时。
3、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过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 可任职。
4、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培训时间至
少 48 小时 。
5、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任职期间每年必须参加复
审培训,培训时间至少 16 小时。
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培训,并经安全技术
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获得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并按规定每2年复审一次。
四、在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所有职工根据工种和工作岗位的不同,每年必须进行在职安全教育培
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20 小时。
2、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根 据变化程度决定。
员工安全意识识别与提升制度
一、 安全意识识别
1、识别内容: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操作规程、应急程序(预案) ,作业场
所特定的安全要求,事故事件报告程序、岗位职责、特定风险及防范,相关的法 律法规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 情况等。
2、识别形式:采用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了解员工安全意识情况。
3、安全意识识别与评价: 由安全部门负责员工的安全意识调查与评价工作,
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写出评价报告,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可行的《员工 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二、安全意识提升
1、要严格落实《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做好各个层次员工的安全意识提
升工作。
2、安全意识提升培训工作由安全部门统一组织安排。
3、安全部门要利用各种资源,如安全方面的书籍资料、宣传栏、安全简报、
广播以及知识竞赛、 事故展览等形式, 宣传普及安全知识,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每半年通过意识识别对员工安全意识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职工岗位安全职责
一、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劳动纪律和本
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脱岗、离岗、串岗。
二、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发现违章作业,
要立即制止;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处理或向有关领导报告。危及自身安全,应 立即停止工作,撤离到安全地点。
三、爱岗敬业,应熟知本岗位生产工艺、 安全操作规程, 会操作、维护设备,
能处理常见故障。
四、机械设备使用实行专人专机,不得任意转借他人操作。
五、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作业地点能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发现问题,
要立即处理。在设备检查时要设置明显的检修标志。
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好各种记录,在岗位上交接理。 七、积极参与事故抢险救及抢险救灾。
八、积极参加职工培训和各种安全活动。 九、不准带病作业。
十、关心、指导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
元素七:设备设施与安全管理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必须正确使用和精心维
护保养,特制定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一、各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新司机必须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并经安全技术知
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操作。
2、已取得资格证的司机须按规定参加复审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司机操作证到期不复审或复审不合格不得上岗操作。
4、企业每年应对各种设备操作人员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培训。
二、制定并完善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组织司机学习,并严格按操作
规程操作。
三、在设备运行前, 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 特别是安全保护装
置是否灵敏可靠。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四、根据要求定时给设备注油润滑,保证润滑正常。 五、班后清扫卫生、保持设备清洁无油污灰尘垃圾。 六、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相结合的方法
1、日常维护需每班进行一次。主要是紧固件检查维护,润滑维护,安全装
置维护。
2、定期维护为每周 (或每 10 天)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处理排除缺陷和故障。 七、根据各种设备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安全保护装置, 分别制定设备使用和维
护保养细则。
设备维修制度
为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发挥设备交通,除正确使用和加强维护保养外,
还须进行维修,特制定设备的维修制度。
一、企业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维修,维修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
技术参数和维修的质量标准。
二、制定每台设备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包括设备的小修、 中修、大修的周期,
一般周期为小修 3 个月,中修为 6 个月,大修为 1 年。并制定小修、中修、大修 的维修项目及质量要求。
三、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抢修,保证维修质量。
四、每次维修前须作出计划,计划包括:设备维修所需时间。人员的安排包
括维修负责人,维修内容,所需材料及配件,质量要求等,报批后组织实施。
五、每次维修结束时,由有关人员验收并试运行,合格后填好验收报告单,
整理有关资料存档。
六、对备用设备出现故障或计划维修期应及时维修,保证备用设备的完好,
使之真正起到备用设备的作用。
七、根据设备完好率标准制定本企业设备完好率目标,一般设备完好率达
90%,特种设备完好率达 90%以上。
八、所有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并定期试验,不符合标
准及时抢修。
九、每次维修均有书面资料记载存入设备档案。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设备的原因而使生产突然中断的事故。 加强
设备事故的管理有利于避免设备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发生设备事故应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赶往事故地点进行事故调查。 二、对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的损失确定事故的等级。 三、分析设备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责任 四、制定产生设备事故的预防措施。 五、对设备事故的责任者进行处理。 六、组织力量对设备进行抢修。
七、整理设备事故的有关资料,存入设备事故档案。
设备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一、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
要立即通知值班干部, 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 一般隐患或缺陷, 检查后登入检 查表,并及时传递给专职维修人员。
二、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检修,要做好记录。
三、专职维修工除完成当日的巡检点任务外, 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
按日汇总整理,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四、及时填写设备维修台帐
五、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不能立即处理的,应提出安
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不得带病作业。
六、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 分管应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 确定
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各种设备,必须由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专人操作,专人看管。 2、设备实行挂牌管理,并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装置。 3、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4、各种设备要定期检测、检修、保养。
5、新购进设备要进行验收,保证设备完好无损,设备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安 全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6、不得购进不具备相应资质企业和生产厂家的设备。
7、设备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进行,新安装的设备必须
经检查验收并经试运转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8、设备达到使用期限,必须采取报废处理。
9、建立设备管理台帐、原始资料、图纸和记录档案。
10、加强对设备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工作。
11、加强对照明设施安全管理,每天由电工对照明设施进行一次检查维护,
并填写检查记录。
设 备 设 施 维 护 管 理 制 度
1、设备设施维护基本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应把设备设施故
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监督操作者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设备, 防止设备 事故的发生,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为生产提供 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2、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三
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维护的原则,设备、设施维护工作重点,体现在提高
维护、维修工作质量、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设施作业效率。要做到这 些就必须做到合理规划,实现生产维护两不误,同时注意采用科学的维护方法, 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4、设备、设施维护的要点: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实行操作工人当班
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无固定人员操作的公用设备, 要指定专人维护保养负责。
5、每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保养责任牌,要写明维护保养者姓名。 6、维护保养责任者有下列职责:正确地按制订的润滑规定,定期添加润滑
油或润滑脂,定期换油,保持油路畅通。操作工在下班停机后,将设备和工作场 地擦拭和清扫干净,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脏物。
元素八:作业现场与安全管理
交接班制度
一、员工必须遵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下班。
二、认真执行考勤制度,不得无故旷工。员工请假应履行审批手续。
三、班、组长主持召开班前会,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带班干部、跟班安全员参加班
前会布置本班工作、 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做好班前会议记录。 四、进行职工出入采场登记。出入采场由班队长清点人数。
五、带班干部、 跟班安全员均在现场交接班。 交班的班组长应向下一班交待
作业场所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接班应先处理安全隐患, 确认符合安生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