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解答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甲所示;还有发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

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梨形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梨形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5.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

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6.某中学地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20cm×3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玲玲准备了以下材料:绘图纸、铅笔、橡皮擦、直尺、卷尺、指南针、计算器、温度计。

玲玲还写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工作步骤:①标注文字和注记;②根据比例尺和图例绘图;③设置所表示事物的图例,如楼房、运动场、校门、校道、绿地、水池等;④根据校园的实际,确定平面图的方向;⑤用卷尺测量校园周边距离,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结合上述活动过程,解决下列问题:

(1)玲玲准备的材料中有一样不需要,是________。

(2)玲玲写的工作步骤顺序乱了,正确的应该是________。

7.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天接到在远洋轮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明的爸爸电话中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二、岩石、地壳变动及灾害御防

8.为什么说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9.说一说,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生?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足迹。 以上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11.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

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12.二十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

1980~1962年,美国地顾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 日本地震频发 B. 海底火山喷发

C.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请你运用以上学说解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答:________

三、地球板块和地形

13.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海牛的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大西洋的两岸。

14.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

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16.梯田是在丘陵山坡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地。现在梯田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如图是一位旅游者拍摄的梯田景观,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修建梯田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为什么在一些丘陵山区人们要开辟梯田来发展种植业? (2)梯田对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有何积极意义?

(3)请根据图中梯田的形状想象梯田所在山头的等高线形态,把这些等高线绘在答题卡中规定位置(不必标注等高线的海拔数据),并在图中正确标注出山谷、山脊。

答案解析部分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答案】(1)解:不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解:地球虽不是一个正球体,但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21千米,将地球缩小制成地球仪,这种差别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球体。

2.【答案】解: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体,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桅杆。

3.【答案】 (1)现实中的地球并不是正圆,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6356千米,所以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但是地球仪是是经过缩小的地球,缩小后赤道和两极的半径差异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都是正圆形。

(2)因为我们人类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径很大,所以就认为是平的了。 4.【答案】 (1)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答案】 (1)解:向北飞行不能飞回珠海,应是向北飞行到北极点后再向南飞行,到达南极点后再向北飞行可以飞回珠海。途中会改变方向。 (2)解:能飞回珠海。不会改变方向。 6.【答案】(1)温度计(2)⑤④③②① 7.【答案】 真的。因为赤道(0°纬线)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所以,这个地方存在,其纬度是0°,经度是20°W。 二、岩石、地壳变动及灾害御防

8.【答案】地层在正常情况下岩层是按顺序形成的,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在形成时代上,越往下地层越古老,越往上地层越年轻。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就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化石是一块一块的,每一块就像一个字,诉说着地球曾经有过的生物和那些生物的辉煌。

9.【答案】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来不及撤离,则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底下。

10.【答案】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着。 11.【答案】 (1)解: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泥石流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12.【答案】 (1)C

(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三、地球板块和地形

13.【答案】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14.【答案】 (1)碰撞和张裂(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15.【答案】 (1)解: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解: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16.【答案】(1)人多地少,增加耕地面积 (2)保持水土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vthc5ahe77yqpo85se79mzf00wrvr00iw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