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精神,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3】16号),充分发挥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
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逐级晋升机制,规范和加强省级认定企
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考核工作,有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省里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条 技术中心是在企业投资决策层组建的综合性机构,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体系建设,并为企业重大投融资决策提供咨询、评估等服务。它位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组织保障,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1—
第四条 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投资决策与技术分离的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整合企业内外资源,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和决策咨询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收益最大化。
第五条 技术中心的功能主要是:(1)负责企业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2)组织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技术投资决策与咨询;(3)组织协调企业内外科技资源的整合与互动;(4)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与完善;(5)产学研合作与对外交流;(6)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
第六条 企业是技术中心建设的主体,技术中心的建设经费由企业提供。鼓励技术中心在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通过承担国家、省和行业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全省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七条 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1、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依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根据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合理设置。
2、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企业主要领导任技术中心主任。 3、技术中心应设立由企业主要领导以及技术、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负责重大项目研发方向、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建议,制订年度技术创新计划,并对技术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4、技术中心应聘请企业内外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研究课题确立、重大技术问题、投融
—2 —
资决策、市场商业策划、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咨询评估,为决策服务。
5、技术中心应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程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选项原则,在对研发项目进行市场分析、技术经济评估、投融资评估等基础上,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组织完成项目实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评估和进行必要的调整。
6、技术中心应逐步增加中长期研究开发课题的比例,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并建立开放式的运行模式,注重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高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
7、建立在集团层面的技术中心在负责企业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的同时,应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研发、行业技术开发及工程化、产品改良及工艺改进等多层次研究开发体系,整合企业科技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第八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和具有自主开发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旨在推动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内外资源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推进技术中心建设,对全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着、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技术中心,省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相应资格,积极给予扶持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全省各地(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3—
第九条 省工信厅、科技厅、财政厅、长春海关、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省工信厅牵头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
第二章 认 定
第十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认定范围为吉林省行政区范围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通过市州级认定并正常运行一年以上的技术中心。
第十一条 申请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全省同行业或同领域中具有显着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2、领导层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每年召开一次以上技术中心建设专题会议,为技术中心建设和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3、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的技术创新团队,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5、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6、企业两年内(指申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
—4 —
未发生下列情况:(1)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2)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3)走私行为。
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详见附件三)。
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1、符合认定条件的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向当地市、州、县(市)工信局(经济局)提出申请并按要求上报申请材料,包括:《吉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附件1)和《吉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附件2)。
2、各市、州、县(市)工信局(经济局)会同当地科技、财政、国税、地税和海关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各市、州、县(市)工信局(经济局)会同同级科技部门将申请材料和推荐意见上报省工信厅,同时抄送省科技厅、财政厅、长春海关、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
3、省直有关部门、企业可按要求将申请材料直接上报省工信厅,同时将推荐企业名单抄送省科技厅、财政厅、长春海关、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
4、省工信厅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咨询机构,按照《吉林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附件3)中规定的相关要求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初评。
5、依据初评结果,省工信厅牵头商科技厅、财政厅、长春海关、
—5—
吉林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