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2章 炼钢任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刘增勋 第二章 炼钢任务 2-1

第二章 炼钢的任务

生铁和废钢是炼钢的主要原料,而生铁中除了含有较多的碳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硅、锰、磷、硫等元素(它们统称为钢铁中五大元素);同时废钢中元素含量也很复杂,有些对钢的要求性能有害。除五大元素外,钢中还含有氮、氢、氧和非金属杂质物。它们在冶炼过程中随原材料、炉气、或反应产物的形式残留在钢液。这些物质对钢的性能有重大影响,必须调整或尽量降低有害物含量。

炼钢定义:用氧化的方法去除生铁中的这些杂质,再根据钢种的要求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使之成为具有高的强度、韧性或其他特殊性能的钢,这一工艺过程称为“炼钢”。 元 素(%) L08生铁(GB) SS330 C 4 0.04~0.06 Mn S P Si 0.30~0.50(二组) 0.02~0.03(一类) ≤0.15(一级) 0.45~0.85 0.20~0.40 ≤0.007 ≤0.015 ≤0.08 综上所述,可将炼钢基本任务归纳如下:

1. 脱碳:含碳量是决定“铁与钢”定义的因素,同时也是控制材料性能的最主要元素。一

般采用向钢中供氧,利用碳氧反应去除。

2. 脱硫、脱磷:对绝大多数钢种来说,磷、硫为有害元素。硫则引起钢的热脆,而磷将引

起钢的冷脆。因此要求在炼钢过程中尽量除之。

3. 脱氧:在炼钢中,用氧去除钢中杂质后,必然残留大量氧,给钢的生产和性能带来危害,

必须脱除。减少钢中含氧量的操作叫做脱氧。一般有合金脱氧和真空脱氧两种方法。 4. 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钢中气体主要指溶解在钢中的氢和氮。非金属夹杂物包括氧

化物、硫化物以及其它复杂化合物。一般采用CO气泡沸腾和真空处理手段。 5. 升温:炼钢过程必须在一定高温液态下才能完成,同时为保证钢水能浇成合格钢锭,也

要求钢水有一定的温度。铁水温度很低1300℃左右,Q215钢熔点1515℃。 6. 合金化:为使钢具有必要的性能,必须根据钢中要求加入适量合金元素。

7. 浇成良锭:液态钢水必须浇注成一定形状的固体铸坯,采用作为轧材的原料。同时要求

其质量符合良好。一般有模注和连铸两种方式。

? 许多书中按上述方法来讨论“炼钢的基本任务”,但本教材中进行了另一种总结,以下按教材中的方式和顺序来讲解。也就是包括三大方面:去除杂质、调整成份、和浇注成良坯。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刘增勋 第二章 炼钢任务 2-2

第一节 去除杂质

钢中的杂质,一般是指去除钢中S、P、O、H、N和夹杂物。因此,本节中涉及到的炼钢任务包括:①脱S和脱P、②脱氧、③脱除气体等三部分 一. 钢中硫:硫是钢中主要杂质之一。 1. 来源:主要来自铁水、石灰和合金料。

(1) 铁水:来自焦炭,含量0.020~0.050%S;不正常时可高达0.10%S(炉况和焦炭不佳)。 (2) 铁水顶渣:高炉内炉渣脱硫,导致铁水包的顶渣中含S较高。如不扒渣或扒渣不彻底

将增加系统S总量。(即使铁水预处理后,也必须扒出顶渣) (3) 石灰:一般要求<0.15~0.20%S(实际要求≤0.10%)。

? 石灰中S含量太高,会提高炉渣中的S含量,严重时导致冶炼过程中钢水增S。在铁水中S含量较低时影响较大,有时会产生冶炼过程中“不降反升”的现象。 (4) 合金料:合金料中含S。例如,MnSi合金要求<0.04%S(P25)。 ? 合金料加入量高时应注意其影响,例如“低硫增碳剂”。 2. 对性能的影响

(1) 产生热脆:S的最大危害。

FeS熔点1193℃,FeS+FeO熔点940℃。轧制温度一般在1150~1200℃,连铸时铸坯矫直前整个断面内的温度在900~1400℃。因此在连铸和轧制中显示出脆性。

(2) 形成夹杂:S的钢水中溶解度高,但S在固体钢中溶解度低。因此,S在固体钢中基

本上是以硫化物夹杂的形式存在。

① 降低塑性:降低了钢的断面收缩率,影响深加工。如图P10图2-1、表2-2所示。 ② 危害各向同性:一般采用Mn抑制S热脆,因此硫化物主要是MnS。MnS属于韧性夹杂,热加工时变形拉长,使钢材横向性能下降,如P10图2-1、2-2和表2-2所示。 ③ 影响深冲性能和疲劳性能:夹杂物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形成应力集中。 ④ 夹杂物的评级:硫化物使钢夹杂物增加,影响夹杂评级。如P11图2-3。 ⑤ 强度:S对钢的强度影响不大。如P10表2-2。

(3) 改善切削性能:易切削钢利用硫化物夹杂来改善切削性能(MnS等夹杂物使车屑容易

断裂,避免了车屑卷刀现象)。易切削钢的S含量高(0.08~0.10%),如P12,表2-3。 ? 这是S的唯一有益的用途。唐钢电炉厂炼钢工第一次知道S有下限要求。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刘增勋 第二章 炼钢任务 2-3

3. 控制措施:包括两种常用的方法。

(1) 提高Mn含量:一般钢种要求〔Mn〕0.25~0.80%,来控制S的热脆危害。

① 原理:钢水中的Mn和S在凝固过程中同样产生选分结晶,在晶界处与S反应生产MnS。MnS的熔点高(1610℃),在轧制和连铸过程中仍处于固态,因此消除了低熔点FeS(1193℃)引起的热脆现象。

② Mn/S:Mn对S的控制能力一般用Mn和S的质量百分数的比值来表示,简称“锰硫比” ,一般用Mn/S表示。

一般来说,Mn/S高则晶界处形成的MnS量多、FeS量生成量少,提高了钢的热塑性,减少了钢裂纹倾向。高温下的延伸率与Mn/S的关系如P11图2-4所示。

在轧制过程中,一般认为Mn/S>7即可消除热脆,但在连铸过程中,Mn/S>20才能有效的控制铸坯裂纹。因此,冶炼中应控制Mn/S>20。

在合金钢时,采用其它元素也可以控制S的危害,如P10所示。Ca、Ti等形成硫化物的能力更强,但Ca、Ti等原料昂贵、溶解度低、添加困难、CaS还导致水口堵塞,而标准内也没有要求其含量。因此实际上,生产中最常采用Mn来控制S的危害。

(2) 降低S含量:尽管Mn可以控制S的热脆危害,但过高的S会产生较多的MnS夹杂,

影响钢的性能。因此,实际钢中应尽量降低〔S〕含量。

? 炼钢中常用的脱硫方法:铁水预脱硫、炉内脱硫、炉外脱硫三种。 ? 实际证明,降低硫含量的作用,大于提高Mn/S的影响。

4. 含量:国家标准按硫含量规定了钢种的级别,可见其重要性。如P9,表2-1。

钢种 [S]% 普通钢 ≤0.050 优质钢 ≤0.040 高级优质钢 ≤0.030 薄板等 ≤0.005 二. 钢中磷:磷是钢中有害元素之一。 1. 钢水中P的来源

(1) 铁水:铁水中P含量一般在0.050~2%范围内,我省大部分为低磷铁水(0.050~0.120%P)。

铁 水 P,% 低磷铁水 <0.30% 中磷铁水 0.30~1.0% 高磷铁水 >1%P 铁水中的P主要来自矿石,矿石中的P在高炉内全部被还原进入铁水。

(2) 合金料:有些合金中P含量较高,例如:FeMn(<0.40%)和MnSi合金(<0.25%),

第2章 炼钢任务.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刘增勋第二章炼钢任务2-1第二章炼钢的任务生铁和废钢是炼钢的主要原料,而生铁中除了含有较多的碳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硅、锰、磷、硫等元素(它们统称为钢铁中五大元素);同时废钢中元素含量也很复杂,有些对钢的要求性能有害。除五大元素外,钢中还含有氮、氢、氧和非金属杂质物。它们在冶炼过程中随原材料、炉气、或反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vs02549za7dd7d92wae4uc568cqjj01a7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