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南部,地中海中部,形状类似一个三角形,东北端隔3千米宽的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相望,岛上多丘陵,夏季干燥炎热,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方的部分地区最高温可达4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0~11题。
10.西西里岛夏季高温的原因主要是 ( ) A.受来自较低纬度信风吹拂 B.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 C.受来自低纬盛行西风影响 D.西西里岛地处盆地地形
11.该岛大面积种植柑橘、葡萄等作物,可能会导致 ( ) A.河流蒸发增多 B.湖泊盐度增大 C.缺水现象严重 D.空气湿度增大
解析:10选B,11选C。第10题,结合图文信息,西西里岛地处地中海,
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因此该岛夏季高温的原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天气,光照强造成的。第11题,该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多晴朗天气,光照强,蒸发旺盛,水源短缺。如果大面积种植柑橘、葡萄等作物,夏季需水量大增,会加剧该岛水源短缺问题。岛上水量减少,河流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小,河流蒸发量会减小,空气湿度会减小;该岛冬季降水多,岛上的湖泊主要都是淡水湖,盐度一般变化不大。
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据此回答12~14题。
12.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D.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13.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 )
A.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14.2015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 ( )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12选C,13选C,14选D。第12题,甲国水系呈放射状且西部河流流入海洋,说明该国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山间高原,海拔高,虽纬度低,但气候凉爽。乙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乙国不在板块交界处附近。第13题,由图可知,图中河流下游有瀑布群,不可能成为出海通道,故不能通过河流运输进出口货物。第14题,结合材料及乙国气候湿热可知,乙国为“木材之国”,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存在原木短缺的问题;洪水不会只影响原木的进出口而不影响原木生产这个环节;原木生产附加值低,产业层次低,吸纳的就业人口少,且大量出口原木会加剧森林资源的破坏。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空气浮力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据图文信息完成15 ~16题。
15、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
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原因最可能是途经地区( ) A.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B.上升气流显著,利于飞行 C.风力较大,利于飞行 D.食物较丰富,利于觅食
16、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沿图中所示迁徙线路飞到②地,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迁徙线路 ( ) A.地形平坦开阔 B.低湿地分布广 C.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D.飞行距离更近
解析:15选B,16选B。第15题,“利用空气浮力滑翔飞行”,则需要在空气上升气流较强的区域飞行。10:00~15:00是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间段,空气对流上升强而利于飞行;“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升温慢而上升气流较弱,不利于飞行。第16题,“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说明欧洲白鹳需要低湿地环境,图示线路位于沿海,地势较低的沿海滩涂湿地较多,故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线路低湿地分布广。
读“俄罗斯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7~18题。
202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世界主要的地区(含解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