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者指出,一些研究已发现价值准则可以在童年后建立。另外,他们也找
出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1)向员工讲授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案,可以显著改变其道德行为;(2)这种教育提升了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3)道德教育增强了有关人员对商业道德问题的认识。
8.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
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社会义务是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
律上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履行了它的社会义务,或达到了法律上的最低要求。只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只追求那些对其经济目标有利的社会目标。 社会责任和社会反应超出了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标准。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受道
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会不利的事。社会反应则是指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
9.减少利润。一些社会活动白白消耗企业的资源;目标的多元化会冲淡企业提高生
产率的基本目标; 不符合股东利益。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实际上是管理者拿股东的钱为自己捞取
名声等方面的好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其本已十分强大的权力更加强大; 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企业家不能“越俎代庖”;
公众在社会责任问题上意见不统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一定的社会基
础;
企业不存在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领导人的视角和能力基本上是
经济方面的,不适合处理社会问题。
10.增加利润,特别是增加长期利润。企业参与社会活动会使:(1)自身的社会形象
得到提升;(2)与社区、政府的关系更加融洽。
符合股东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看做风险低的和透明度高的,其
股票因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
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所拥有的权力均是有限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接受
社会舆论的监督;
企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力,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它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
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缺乏社会基础,近年来舆论对企业追求社会目标的呼
声很高;
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拥有财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
才能,可以为那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提供支持。
11.一个阵营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
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这种观点称为“古典观”或“纯经济观”。
另一个阵营则主张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
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这种观点称为“社会经济观”。 12.企业对客户的伦理行为,包括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必
要的指导以及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力。
13.(1)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环境保护、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对象、污染
治理;(2)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不歧视员工、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员工、营
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善待员工等;(3)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及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力;(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有序竞争;(5)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将其财务状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给投资者;(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为社区做出贡献。
四、问答题
1.答案要点:(1)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
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2)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和游行自由
等)的前提下做出。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的):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从而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影响的工作氛围。
(3)公平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按公平原则行事,也会有得有失。得的
是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失的是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4)综合观: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
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一是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二是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这种商业道德观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答案要点: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
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1)道德发展阶段: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
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2)个人特征: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控制中
心。
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
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说,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我们可以推断,对于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
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中心
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他们生命中发生什么事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的。从道德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不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相反,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则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行为。与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
管理者相比,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3)结构变量: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一些结构提供了有
力的指导,而另一些令管理者模糊不已。模糊程度最低并时刻提醒管理者什么是“道德的”的结构设计有可能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职务说明书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就是正式指导的例子。
(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
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
(5)问题强度:行为造成的伤害越大,就有越多的人认为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发生
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越高,行为的后果越早出现,观测者感到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行为的后果越集中,问题的强度就越大。这六个因素决定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
3.答案要点: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确立道德准则;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
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具体内容略) 4.答案要点:见下表。 观点类型 古典观 一些社会活动白白消耗企业的资源;目标的多元化会冲淡企业的基本目标——提高生产率,因而减少利润 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实际上是管理者拿股东的钱为自己捞取名声等方面的好处,因而不符合股东利益 股东利益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其本已十分强大的权力更加强大 权利 责任 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企业家不能“越俎代庖” 社会基础 公众在社会责任问题上意见不统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一定的社会基础 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所拥有的权力均是有限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企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力,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它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缺乏社会基础,近年来舆论对企业追求社会目标的呼声很高 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拥有财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才能,可以为那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提供支持 社会经济观 企业参与社会活动会使:(1)自身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2)与社区、政府的关系更加融洽,因而增加利润,特别是增加长期利润 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看做风险低的和透明度高的,其股票因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因而符合股东利益 利润 资源 企业不存在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领导人的视角和能力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不适合处理社会问题
5.答案要点:(1)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古典观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
是相当狭窄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在持古典观的人看来,如果
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移出去,则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管理者这样做是在慷他人之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所以,在古典观那里,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逐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就自然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
(2)社会经济观所指称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很广,它包括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企
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多数情况下,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要付出代价,并且很难使成本及时得到补偿,这意味着有关企业要额外支付成本,直接给当期利润造成不利影响。就是说,对非股东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通常给股东的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至少从短期看或从静态上看)。但若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事实上,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虽然短期内这种投资或许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看,这种投资由于改善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生存环境、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减少了政府的管制等,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并且所增加的收益足以抵补企业当初所额外支付的成本。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已。
因此,在古典观下,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
而在古典观那里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在社会经济观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承担社会责任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6.答案要点: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
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管理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7.答案要点: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
公开的、被广为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的规则。伦理与法律相比,具有以下的特征:非强制性、非官方性、普适性和扬善性。
伦理与法律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是相互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