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工作已经被提上了工作日程。面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我们要结合工作实践,提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防治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水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但是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需要我们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国家已达四十多个。我国是资源大国,同样也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可以说,水资源保护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1.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1. 我国水资源现状
近年来,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人们逐渐感觉到水资源的缺乏。而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使得本来有限的水资源失去了很多使用价值。我国水资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降水酸化,饮用水安全问题凸显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地区的降雨都偏酸性,全国降水的年平均ph值低于5.6,酸雨地区的城市地下水的ph值也随之下降,而水
质的酸化更加造成了地下水的总硬度增加,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也日益严重。而目前我国已有近一半的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不达标,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水资源供应面临巨大的挑战。 1.2地表水体污染严重
据统计,我国污水的年排放量达600多亿吨,其中约有80%以上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入水域的工农业污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加快,我国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也随之急剧恶化,各江河湖海都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污染严重,有些甚至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人们的饮用水源。 1.3地下水体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对地下水体造成了污染。地下水体的硬度升高,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升高,而这类有毒物质的性质是不易分解和沉淀的,并且还会被生物体转化成毒性更加强烈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2. 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城市污水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量人口和工业生产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尿素以及各种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对人体造成严重的
危害。
2.2 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
工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各种洗涤产品、冷却设备等都需要水资源作为原料支持,而且工业用水量极大,大约要占人类总用水量的80%左右。大量的工业用水相应的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总废水量的三分之二,而真正做到对生产厂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的企业却很少,工业污染状况非常严重。 2.3 农业回流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由于耕种、喷洒农药、施肥等工作的需要,使得农业灌溉的回流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富养肥料的有毒农药,使得人们生活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工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繁多,这些废弃物转入水体中,会使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极难控制和治理。 3.水环境污染防治策略
(1)制定全国性水污染防治计划,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水资源分布范围极广,一条河流往往会流经多个行政区域——县、市、省甚至跨国,上游地区工业或生活污水排放,使下游区域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造成上下游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治污责任主体缺位是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管理的难点。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流域跨界水环境管理,首先要实行流域的水资源环境规划管理;其次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跨界水污染。市场机制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利用价格机制,采取征税、补贴、
生态补偿等鼓励性或限制性经济措施,促使流域内减少排污、消除污染,有效减少对资源的滥用。此外要规范水环境功能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并加强跨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建设。同时,法律制度的建设不容忽视,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依法施行统一管理,加强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教育,克服“水盲”。
(2)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严禁新污染产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使排污总量在现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削减。对于超量超标排污的企业,一方面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收取的排污费用于扶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轻企业治污的经济压力。
(3)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提高城废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十二五”期间,所有城市都必须建设防污设施,到2015年,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具有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在缺水地区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方面,缓解水资源的矛盾,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
(4)加强农村水源污染的宏观调控,倡“生态农业”。通过将水源污染的控制与农业灌溉方的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
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建立等方面结合起来,高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合理使化肥和农药,提高有机肥使用量,将水源污控制到最低程度。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重庆市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复合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开展农药污染防治工作。
(5)加大水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投资度。我国的水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起步早,历经“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等攻关,但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许多水环境管理工作缺乏前期研究,其结果是导致水环境保护多走弯路,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引进国外先进的水环境恢复技术,结合国情,尽快着手进行水污染源防治的研究和实践。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结合,加速水环境恢复的进程。这既是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特别是湖泊、水库、海湾的富营养污染,也是为了提倡创建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
(6)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污水资源化,即将经过处理的污水作为水源加以利用,是污水处理的延伸。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认识污水的价值。净化后的污水是一种可贵的水资源,应当将其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其次要加大科技投人,保障净化后的污水水质。水质是最重要的方面,只有水质达到了标准,人们才能安全地使用。最后要提供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的政策保障。污水资源
化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拓宽污水利用的渠道,引导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结语:我国水环境整个状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我国人民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制度、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防治,通过全民的共同参与来保护我国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 卢丽.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
[2] 常建梅,崔凤谨.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