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1. 困境
教育就是爱的艺术,而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目前,中国教育的最大困境在于教育者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牛头」吃草是它的本能。
如何彻底转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学生的「主动学」,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惟一途径。
2. 生长
教育就是生长。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并不等同于未长大的成人,他们的儿童期本身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任务是保护这种价值。
具体做法是:尽可能给予孩子内心生长最需要的阳光,如果做不到,至少不要挡住阳光。
3. 天性
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
和种树、种庄稼一样,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得到自然发展,顺应孩子的天性,做个自然的施教者。
教育的方式一共有三种: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和来自事物的教育。
4. 潜教育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
造成教育青少年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就孩子的本性而言,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5. 感应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了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我们的心灵就会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 事实上,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
6. 转变
教育回归心灵深处,说起来简单,其实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
.
.
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7. 人格力量
教育,不取决于你教什么,而是你自己的境界到了一种程度后,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得「意」忘「行」,一种人格力量的流露和渗透,足以使孩子自觉地觉悟和提升。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明显不同。很多话,都是好话,就是说不到孩子心里去。
8. 柔软的心
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要让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
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我们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9. 维护心力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能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10. 心情教育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的教育。
如果爱与逻辑之间有任何冲突,那么应该由爱来决定,不应该由逻辑来决定,如果头脑和心之间有任何冲突,必须先听心的。
用心灵去唤醒孩子的心灵,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情,同时涵养孩子的心情。
11. 平静
在浮躁的社会中做教育,更需要一份心境上的平静。以平静之心面对孩子,坚守教育的纯真,将一切教育的期待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以气养气。 因为,在平静的背后,孩子的成长空间才能得以充分拓展。
12. 兴趣
兴趣是人生的「方向盘」,兴趣对人的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乃至成长、成功、成材等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
.
从社会角度来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13. 主动性
教育者惟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
很奇妙的是,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之道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
而在教学中也要转变为让孩子主动的学。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
14. 放下自我
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教育者的美德是由于放弃自我而成的,比如放下我们固守了很多年的师道尊严。
放下自我,就是把教育者的自我缩小到比尘埃还小,镶在孩子的眼睛里,孩子也不会感觉不舒服。
家长和老师也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尊严,和孩子一起成长。
15. 责任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正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于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
16. 人性的光辉
与其空喊什么道德教育,不如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将人性中的光亮放大,同时尽量抑制人性中的黑暗与弱点的肆意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