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国际化进程探析
摘要: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文章利用2004年-2016的年报数据,考察中国农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并借鉴代表性全球银行的扩张经验,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农行的国际化处于初级阶段,境外营业收入等各项盈利指标明显增长,境外机构和雇员数逐年增加,并试水新兴业务,但仍存在境外收入集中在传统业务、对集团贡献度低、不良飙升、结构失衡等问题。应把握机遇、内外共促,全面打造农行国际化扩张的软实力。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中国农业银行;国际化;年报数据 一、 引言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承诺开放银行业至今已16年,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条件日趋成熟,纷纷“走出去”,谋求海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目前,国内学者陆续对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开展研究,包括国际化的现状、动因、国际化阶段划分、国际化的正负效应、国际化过程存在的问题、国际化对策。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长期以“三农”为服务对象,以境内业务特别是农村业务作为发展重心,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行的国际化进程起步晚、规模小,尚未形成优势的经营业务,缺乏境外扩张的核心竞
争力,其国际化发展历程也较少被单独研究。因此,深入分析农行国际化进程,挖掘其差异化经营的潜力,对发展我国普惠金融、助力农业金融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现有研究对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衡量指标的设计(张羽等,2013;熊飞等,2014),结合农行年报数据,从农行的国际化服务概况,境外营收占比、境外存款占比、境外贷款结构、不良率等盈利指标,境外机构和人员数、境外业务范围等服务指标,系统分析农行的国际化程度,最后根据跨国银行的经验,提出农行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二、 农行境外业务现状
?r行成立于1951年,2009年改制为股份制银行,2010年,农行A+H成功上市,踏出了资本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农行的国际化服务立足本国,放眼全球。除了提供外汇业务和留学金融等个人跨境金融服务外,近年来借助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契机,逐渐明确国际化经营战略,紧抓“企业客户国际化”,尝试构建全球资金清算网络和贸易服务网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跨境结算、出口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传统国际业务,还借助其境外投行平台载体,试水开展财务顾问、债券承销、上市保荐等新兴业务,扩张企业金融的跨境服务能力。
从2004年~2016年的年报数据来看,存贷款业务是农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也是目前境外开展的主要业务,息差收
入仍是其境外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
1. 收入增长快但集中在息差业务。年报数据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行2008年的境外营业收入、吸收存款大幅逆转,远不及2007年,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2008年至今,农行境外经营状况逐渐好转,营业收入和吸收存款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2016年间,境外营业收入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增长了倍,同时,境外营业收入占比迅速提升,境外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从%上升到%。进一步分解境外营收,从利息收入来看,农行利息收入从2008年的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亿元,增长倍,样本期间,境外利息收入占境外营收比重平均水平高达86%。收入数据表明,农行境外业务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仍然很小,在其全行业务中占比很低,而收入来源过于集中在利息收入,境外发展模式仍采用传统境内业务依托息差的发展路径。
2. 境外存贷款增速快但对集团贡献低。从负债端来看,境外吸收存款方面,从2008年的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 亿元,增长了倍,境外吸收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也从%增长至%。从资产端来看,农行不断扩大境外贷款规模,发放贷款和垫款金额逐年增加,境外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4 亿元,增长倍;境外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从%增至%,增长倍,与境内贷款业务相比,境外贷款增速远小于境内业务涨幅。境外存贷款数据亦
表明,存贷款业务增速较快,资产规模扩张保持良好态势,但境外业务占比低,对集团贡献度不高,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 境外不良激增。从境外资产质量看,2013年是农行境外不良率的一个重要分水岭,2013年境外不良贷款率突破1%,一改以往长期维持的低位水平。2013年以前,境外不良贷款额保持在2亿元~3亿元的区间浮动,不良率保持在%~%;2013年,境外不良贷款激增至亿元,不良率首次破1%,此后不良高发,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逐年双升,至2016年,境外不良率飙升至%。农行境外资产质量恶化,主要受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次贷危机在欧洲地区蔓延,大量实体企业生存困难、资金链断裂,农行主要依赖存贷款业务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引爆不良双升明显,这一势头直到如今仍未得到缓和。严峻的境外不良状况表明,农行亟待提升境外风控水平,改变业务发展模式,制定符合境外宏微观环境的风险评价体系。
4. 贷款业务结构失衡。农行除了商业银行业务外,还包括投行、证券、保险等其他非银行业务,境外发放贷款和垫款分为银行口径和全集团口径。2011年以来,银行和集团的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日益活跃。银行口径,境外对公贷款和垫款额从2011年的1 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3 亿元,增长了倍,占全部对公贷款比重从%上升到%;零售贷款和垫款金额,从2012年的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亿元,增长了倍,
占全部零售贷款比重仅%~%。集团口径,境外对公业务从2011年的1 亿元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4 亿元,增长了倍,占全集团对公贷款比重从%升至%;境外零售贷款业务从2011年的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亿元,增长了倍,但占全集团比重仅约%。总体来看,2011年~2016年,银行层面境外发放贷款和垫款(对公零售加总)占全集团发放的占比在86%~92%。 分解境外贷款结构表明,农行境外贷款结构失衡:一是境外贷款业务发放主体主要集中在境外分行、子行,集团境外子公司贡献度低;二是境外贷款业务发放对象以企业、机构为主,而零售贷款数额小、在境外业务中份额极低,是境外业务的主要短板;三是尽管境外贷款业务增速较快,但与境内业务相比,占比较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三、 农行境外机构扩张进程
衡量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还包括境外机构的设置及其业绩情况。截止2016年末,农行拥有境外机构18家,覆盖全球14个国家,机构形式有境外分行、子行、代表处、控股子公司等,机构网点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境外机构资产总计1 093亿美元,2016年实现净利润亿美元。 1. 境外分支机构和雇员规模扩大。农行稳步实施融入国际的发展战略,在贸易伙伴国有序推进境外分支机构(代表处、分行、子行、附属公司)布局,扩充机构数量,开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