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举措——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道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要“办好开放大学”。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教育部的部署,中央和北京、上海等广播电视大学认真开展了建设开放大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日前经教育部研究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广播电视大学分别更名为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我国开始迈上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新的征程。一年多以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咨询组围绕开放大学建设,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努力提供决策性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建设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件大事,是加快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高度重视开放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正在国内外兴起的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是终身学习思潮影响下的重要产物。终身学习思潮的蔓延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许多国家把推进终身学习作为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国策。
开放大学尊重人人终身学习的权利,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的全面开放。它充分体现终身学习思潮关于公平、全纳的基本理念,以社会大众尤其是缺少高等教育和其他学习机会群体为关注对象,不仅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范式,而且凭借信息技术的巨大潜能,搭建起开放、灵活、突破时空的全新公共学习服务平台。
截至2009年,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在世界33个国家拥有21个学校,入学总人数达到250万人。英国、韩国、泰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等开放(公开)大学都设立直至博士的学位教育,并普遍重视办学质量。2003—2004年,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开展的全英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英国开放大学被列前五位,其被评学科专业中的87%达到了优秀标准,超过了牛津大学;在一项关于大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调查中,其排名第一。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尚未涉及开放大学的内容。2009年再次召开时则安排了6位著名开放大学校长发言,大会五十条声明中有六条是关于开放大学及其相关内容。事实证明开放大学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二、充分认识办好开放大学的重大意义
第一,办好开放大学是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
《纲要》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确定为战略目标,这关系我国能否从人口大国进而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广泛而深入地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开放大学的神圣使命。
在试点工作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着手逐步建设和整合不少于5000门的学历继续教育优质课程、数以万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资源,构建容量不低于1000TB、能够支持千万级用户多种终端接入和具有终身学习资源检索、应用功能的信息化平台。上海广播电视大学分别成立了城市、农村、女子、老年人、残疾人教育学院,终身学习网络课件容量超过12T,上网学习市民已达200多万人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提供的“国学讲堂”、“英语语音”等305个视频课程资源,被学习者下载量激增到每周10万次以上。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开通的多功能终身学习网站,培训全省党政和部分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规模已达14万人。 第二,办好开放大学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惠民工程。 办好开放大学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的有效途径。属于低门槛、宽进严出、低成本、基于信息化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并尊重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其宽进严出的招生管理制度将成为广大学习者获得学习资格的便捷通道;突破时空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有助于广大学习者妥善解决工学矛盾;所提供的多次甚至终身的学习机会,将有效缓解以往一次性考大学导致的沉重压力,为解决应试教育顽疾助一臂之力。 第三,办好开放大学是完成继续教育宏大任务的重要保障。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主要靠人力资本推动财富的增长。英国的生产资本只占1/10。在1990—2008年,德国人力资本投入增长了50%,但在这18年间,我国生产资本投入增长了540%。毋庸置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其关键是依靠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对象数量极其庞大,有7.69亿从业人员,包括已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1.5亿农村富余劳动者(其中“80后”约占到42%);每年新增就业劳动者达千万计;还有1.85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纲要》特别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将由2009年的1.66亿增加到3.5亿人次。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我国开放大学体系将是完成如此繁重成人继续教育任务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全球排名第一,网络平台为我国开放大学大规模地开展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我国开放大学要凭借信息化、网络化手段,以其他办学形式难以做到的灵活性、选择性,从“零点”到“套餐”,推出满足各类人群不同需求的个性化继续教育课程。大规模、高水平地推进继续教育也正是开放大学担当使命、服务大局、彰显特色、多作贡献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三、建设和办好开放大学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
要继承发扬我国电大系统30多年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同时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深入推进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用人制度、分配办法等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使老电大“脱胎换骨”,努力向一流水平中国特色开放大学转型。 一要正确认识开放大学的科学定位。经教育部同意成立的国家和北京、上海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要稳步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多网多屏融合,覆盖各行各业和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电大系统为国家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十年来其致力于推进开放教育的实践,为我国办好开放大学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我国建设和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人才和物质基础。我国高等学校也是建设和办好开放大学的强大后盾。新生的开放大学要始终坚持高度的开放性,按照“自愿、平等、合作、共赢”原则,与其他电大,以及高等学校、行业系统、大型企业、社区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走出共建、共享、共赢的成功之路。 二要始终将提高办学质量放在第一位。诚然,衡量开放大学与衡量普通高校的办学质量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但是,开放大学同样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育规律包括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加强办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与用人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办学,切实针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类人群的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紧紧把握国家和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大局,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以及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所不能顾及的领域,服务一线、送教上门,努力成为广大学习者“身边的大学、家中的课堂”。要以课程为单位切实加强学习资源建设,以有效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数字化资源库。要建立起符合开放教育特点的学科专业建设支撑体系以及办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要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一流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尽可能较好地满足规模浩大的各类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三要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创新的着力点。开放大学是落实《纲要》精神、创新教育制度、促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力量。要抓紧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和“学分银行”制度。这是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正规、正式与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学习间,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间的相互沟通、衔接和融合。同时,有利于激发学习者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构建学习者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成才的“立交桥”,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 四要在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起领先作用。教育信息化是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
由之路,也是建设一流开放大学的根本途径。我国电大系统曾经在国内最早推进基于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应是新生的开放大学完成重大使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亮点。中央和北京、上海以及云南等广播电视大学正在就此加快推进试验和建设,在某些方面已显现的先进程度甚至超过了一般普通高等学校。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以云计算技术支撑的网络学习(E-learning)、新媒体移动装置学习(M-learning)所共同形成的泛在学习(U-learning),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为广大学习者构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环境。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2年版《地平线报告》预示:未来一年内,移动应用平板电脑可能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成为主流;未来2-3年,基于游戏的学习技术会被广泛使用;未来5年,基于云计算技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研究。3G、4G通讯技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云计算技术、数字化出版、3D游戏软件、动漫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在导致移动学习时代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形态、学习方式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开放大学要发扬只争朝夕和敢为人先精神,科学谋划、高标准设计、加快建设多网多屏融合、云计算技术支持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数字化资源库,在新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努力争取走在全国教育系统包括世界开放大学的前列!
(作者:郝克明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咨询组组长;季明明系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咨询组专家组组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