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3)
李仕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
②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黄叶病曾导演过世界香蕉栽培史上最可怕的一场“瘟疫”,结果使一种十分畅销的香蕉品种彻底灭绝。近两年来,黄叶病又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死灰复燃。 ....
④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个别地方酿出了一届领导班子近三成被查、“政治塌方”的恶果,让人痛不欲生。 ....
⑤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龙混杂,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
⑥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温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
A.①③⑤ C.②③⑥
B.①④⑤ D.④⑤⑥
解析:选B ①管见所及:是指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常用于自谦。②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③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或物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④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用在此处不当,应用“痛心疾首”。⑤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⑥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2.(病句)下列句子没语病的一句是( )
A.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界人士、家长和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看法。
B.2009年2月12日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200周年诞辰的日子,英国地理届时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C.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等钱氏名人,在近现代的中国舞台上,演绎了一段颇为辉煌的家族史。
D.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果断决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答案:(A“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之前加“对”;B;诞辰200周年的日子,搭配不当;D“迅速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与“及时调整宏观调经济政策取向”调整语序,语序不当。)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这几天我身体不是很舒服,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答案 D
解析 A项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气话。不合语境。B项玉体:敬辞,称别人的身体。不合语境。C项却之不恭:对于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是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说的客套话。不合语境。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了大师们的经典作品,我们就能或多或少地从大师那里吸取到思想力量,这样我们的阅读习惯就会有本质的改变。阅读经典重在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精髓,我们就能像大师一样思考,进而我们的人格就能达到大师的水平。 ①阅读了大师们的经典作品,阅读习惯也未必有本质的改变。
② 。 ③ 。 答案 (示例)②能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精髓,也未必能像大师一样思考 ③即便能像大师一样思考,人格也未必能达到大师的水平
二、古代文化知识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答案 C
解析 “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三、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护守洁净品德的坚强意志。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 ”两句写桃花源村人对渔人的信任、主动说明他们来到桃花源村并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的原因。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他”生在“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 ”。
答案 (1)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了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BE [A项“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闲
②
①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望”的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
2.(1)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2)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画面。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局 长 的 鱼 大 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57岁。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将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钓鱼。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然知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域经济专业,有心去竞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六将不行啊!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一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说是顺路给局长带了套装备。局长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般。小黄买的钓具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粗壮的胳膊,点了点头。但此时此刻,小黄迫切想打听的,是关于竞争上岗的事,但欲言又止。
局长说,人生有些东西犹如捕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光想也没用,努力了就好;大家心里都装着盏灯,像鱼膘那么大的灯,真的很亮很亮呢!局长说完,用手比画着鱼的样子。
小黄有点儿哭笑不得,但见杯盏之间局长称兄道弟不断,自己也喝了几杯后,慢慢地心就踏实了。
后来的竞岗过程,经过公开演讲、面试答辩、领导评鉴、民主测评、拟任公示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小黄,终成经济科科长。长嘘出一口气的小黄,手里捏着任职通知书,心里有了几分庆幸:幸好当时买了那套钓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产出成了正比,看来值得啊!
不久,全市公开遴选镇区副职领导,小黄乘胜报名。经过几轮激烈竞争,再一次优胜而出,被组织推荐为某镇副镇长,即将履新上任。
小黄临行前夕,局长钓到一条大鱼,邀小黄来家吃鱼,说是为他饯行。饭前,局长递给小黄一个信封:谢谢你上次给我买的钓具,那套东西相当好,让我如虎添翼呢,那些鱼啊,一条接一条地上钩!
小黄接来拆开一看,立时呆了:厚厚一沓钞票,足足有5000块啊!就有些发蒙。 局长说,我工作到今天,虽然钱财不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知足安心;我要是白拿你这套东西,弄得退休不宁,恐怕到时连鱼都钓不成!
小黄有些发颤,说,上次竞岗,局长您帮了我大忙,否则我怕是胜不了他人呢! 局长大笑:错,那全是你自己的努力,我没给任何人打过招呼,可不想领那份情。 小黄错愕之间,局长扶了小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当领导的人了,今后肯定会面临很多诱惑;今天请你来家吃鱼是想告诉你,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人生的路漫漫啊,我希望退休后开开心心地去钓鱼,也希望你能轻轻松松来我家吃鱼。
局长言毕,忙手忙脚地将几盘鱼香扑鼻的好菜端上桌来。
躺在盘子里的蒸鱼鲜嫩无比,在灯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得小黄眼睛发疼。小黄举杯投箸,已是泪光迷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0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A.小黄送了套高级钓具给局长,并邀局长去钓鱼,局长“心痒痒”的,可见局长在自己心爱的事物面前暂时动摇了,接受了小黄变相的贿赂。
B.小黄和局长吃鱼喝酒过程中,听局长讲话先是“似懂非懂”,接着是“点了点头”,后来是“哭笑不得”,表明小黄并不完全明白局长的意思,两人之间没有默契。
C.局长把买钓具的钱还给了小黄。小黄“有些发颤”是因为局长帮了他大忙,却不收他的礼,他为局长的热心和无私帮助而感动。
D.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局长和小黄的形象。这两个人物互为映衬,反映了现实官场的乱象,表达了作者对贪腐行为的强烈批判。
[解析] A不能抵制诱惑,错。后文谈到局长是不想明确拒绝小黄,影响他在竞争中的发挥。C局长没有帮他的忙,且小黄发颤主要是为局长不收礼而疑惑和担忧。D对小黄没有肖像描写,局长没有接受小黄的贿赂,没有贪腐行为,并非对贪腐行为的强烈批判。
2.作品中局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示例:①清醒睿智:当别人奉承他字写得好,当小黄送给他高级钓具时,他没有得意忘形。对小黄送高级钓具的用意心知肚明,却不揭穿。②质朴,知足:保留小时候的习惯,对生活很满足,没有贪念。③爱才惜才,对小黄的才干很了解,希望他能走正路,凭自己努力走上领导岗位。④为官清廉正派:不收贿赂。__
[解析]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
3.小说以“局长的鱼”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示例:①“鱼”是小说的线索,钓鱼和做鱼、吃鱼是局长的爱好,“鱼”也是局长和小黄交往的重要媒介。②“局长的鱼”含义深刻,表面是局长钓鱼、做鱼、吃鱼,深层的意思是“局长”的位置和权力非常敏感,能钓来像小黄那样意图走不正之路的人“鱼”。③“局长的鱼”揭示小说主旨,不管是掌权的还是办事的,都要守住底线,不要受到权力的诱惑而走上不正当之路。__
[解析]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小学+初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