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战国后期《学记》;最早论述教育问题。其中教学相长、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等思想 保罗·朗格郎 法国教育家;1965年,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培根 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1623年《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概念和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 捷克;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建立班级授课制;教师、教材、课堂中心。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论,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第一个提出要 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规范教学的形成,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最早明确阐述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二者之间辩证关系;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杜威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论; 儿童经验中心课程理论;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进步主义教育学派代表。 洛克 英国哲学家;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绅士教育。 凯洛夫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布鲁纳 美国教育家;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 赞可夫 苏联教育家;发展教学;《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布鲁姆 美国教育家;,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教育家;《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卢梭 裴斯泰洛齐 福禄贝尔 博比特 (理想国);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要素教育,首次把心理学作为教学原则基础。 幼儿园之父 美国学者;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 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 拉尔夫·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被称作“目标模式”):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乌申斯基 1868俄国教育家《认识研究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 方岳东(译) 日本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儿童中心论 杜威 学科中心课程美国学者布鲁纳和课程论专家施瓦布 论 学生中心课程卢梭,自然主义课程论 论 杜威,儿童经验主义课程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论 社会改造课程美国学者布莱梅尔德和巴西学者弗莱雷 论 形式教育论 实质教育论 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发展学生智力)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授学生生活常识)。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 神学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 全面和谐发展裴斯特洛齐 教育目的论 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 机械学习意义美国 奥苏泊尔 学习分类 行为 主义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巴甫洛夫 操作条件反射 美国斯金纳 试误说 桑代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顿悟说 认知地图论 格式塔心理学、科勒。 托尔曼 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西蒙、安德森 认知建构理论 布鲁纳、奥苏泊尔、维特洛克 陶行之 廖世成
首次把教育学培根1623年《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作为独立概念和学科提出 标志教育学作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 为独立学科 第一本现代教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 育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作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 为独立学科 我国首次出现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一词 我国首次出现朱熹 “小先生制” 192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认知 学派 学习理论 “课程”一词 西方首次出现斯宾塞《什么只是最有价值》 “课程”一词 首先出现“班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爱拉斯莫斯 级”一词
《走进新课程》资料查找目录
序言
1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通过课程来体现、实施。P1 2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 3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p2
①知识传授——积极主动学习态度 ②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③内容繁难偏、书本化——生活、趣味、经验
④主动学习、参与、探究、动手⑤评价促进教师、学生、教学实践的发展⑥三级课程管理。 4 综合实践课程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5 加强德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渗透。
一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2 1 “知识经济”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提出。 2 基础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P7 李岚清、邓小平的话 3 各国课改的共同趋势。P8 政府参与;协调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的目标……………………………………………………………………11 1 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p11
2 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转变课程功能; 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联系;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建立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二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的调整……………………………………………………………………17 1 课程的类型 p17
2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自的主导价值。P17
3 现行课程结构的不足p18发展 单一性——多样化 科目之间比重失衡——均衡化
4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p18-19
5 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各自体现p19(结构上的三大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