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序号 (1) 实验操作 待钠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中的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将实验(1)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有黑色不溶物 实验结论 猜想______正确 (2) (3) ________ 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猜想二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晨同学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于是得出结论: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该结论是否严谨?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8. (6分)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 稀盐酸质量/g 固体混合物质量/g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Ⅰ 100 100 195.6 Ⅰ 200 100 291.2 Ⅰ 300 100 391.2 试求:
(1)烧杯Ⅰ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SrCO3+2HCl=== SrCl2+CO2↑+H2O)
2019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 A 【解析】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粮食酿酒、铜锅生锈、面包变质过程中均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C、D错误。
2. D 【解析】加碘食盐、豆浆、酱油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A、B、C错误;冰是固态的水,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正确。
3. A 【解析】NH4HCO3中只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A正确。
4. C 【解析】冰糖、味精、葡萄糖与水混合均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可得到溶液;芝麻油与水混合会分层,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等到溶液,故选C。
5. B 【解析】羊毛属于天然材料,A错误;涤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C错误;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D错误。
?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陶瓷、大理石、光纤等
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天然橡胶、?? 材料? ?棉、麻、羊毛、蚕丝等
塑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6. D 【解析】水分子具有一定体积和质量,有固定的大小,A说法错误;食品、化妆品均由物质组成,其中必然含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B、C说法错误; 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离子,可能使水呈弱碱性,矿泉水中含有的钾、钙、钠、镁等元素都是人体所需的元素,D说法正确。
7. B 【解析】带有特殊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我们能闻到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故选B。 8. D 【解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据此可知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故选D。
9. B 【解析】根据所给的食谱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油脂、糖类以及水和无机盐,还需要补充的是维生素。烤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白菜富含维生素,馒头富含糖类,荷包蛋富含蛋白质,故选B。
10. C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Eu2O3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解得x=+3,故选C。
11. D 【解析】“钔”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小格的信息可知,钔的元素符号为Md,B正确;钔的原子序数为101,C正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D错误。
12. C 【解析】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内形成一小段稳定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操作正确。其他选项解析如下:
A.
??纯金属
金属材料?
?合金?
B.
D.
13. C 【解析】多步行,少开车,符合“低碳”理念,A合理;自带购物布袋,可减少塑料的使用,能有效的减少“白色污染”,B合理;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水能导电,可能导致人体触电,C不合理;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物比柴油、汽油环保,D合理。
14. D 【解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若x=17,则该粒子为氯离子,写作Cl,A正确;若x=18,则该粒子
+
是氩原子,B正确;若x=19,则该粒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K,属于阳离子,C正确;
+
若x=20,则该粒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Ca2,是由一个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而形成的,D错误。
15. D 【解析】根据该药物的化学式可知,该药物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A正确;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6×12+9×1+6×16+1×14=191,B正确;根据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C正确;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2)Ⅰ(6×16)=3Ⅰ4,D错误。
16. A 【解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 ===== 6Ag+2Al(OH)3+3X↑,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不变”: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Ⅰ原子个数不变,可知: 元素种类 反应物中原子个数 已知生成物中原子个数 差值(3X) X的化学式 Al 2 2 0 Ag 6 6 0 S 3 0 3 H2S H 12 6 6 O 6 6 0 Ⅰ
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X的化学式为H2S,A正确。 17. C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分析柱形图数据,可知该反应为48 g乙与23 g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4 g甲和27 g丁。根据已知信息无法判断各物质所属类别,因此该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戊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B错误;参加反应的乙、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8 gⅠ23 g=48Ⅰ23,C正确;根据已知信息,无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因此无法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无法计算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之比,D错误。
18. B
【题眼定位】
【解析】根据题眼定位的内容,可知A是甲烷、B是水、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E是氧气。进一步分析可知,A是甲烷,其化学式是CH4,A正确;乙醇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组成的单质为氧气,C正确;二氧化碳和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正确。
-
19. C 【解析】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00 Ⅰ时,PbO在35%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00 g·L1,A正确;对比60 Ⅰ时两条溶解度曲线位置高低,可知60 Ⅰ时PbO在35%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10%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B正确;等质量的溶剂中,PbO在10%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一定小于在35%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但是题干中没有指明溶剂质量,无法比较所溶解质量的多少,C错误;PbO在10%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将80 Ⅰ其饱和溶液降温至40 Ⅰ,一定析出固体,D正确。
20. C 【解析】溶液pH值的范围为0~14,Ⅰ说法合理;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Ⅰ说法合理;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为75%,Ⅰ说法不合理;第一步:取样六种固体样品分别加入水,能得到蓝色溶液的为氯化铜,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热的是氢氧化钡。第二步:得氯化铜加入到剩余4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第三步:将氢氧化钡加入到剩余3种溶液中,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铵,只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只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Ⅰ合理;利用“挤牙膏”的方法,先将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排序:Mg、Zn、Cu、Ag; 从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依次往出置换则溶液浮渣可能存在的情况如下:
情况 Ⅰ置换出部分Ag ⅠAg全部置换完 Ⅰ置换出部分Cu ⅠCu全部置换完 Ⅰ置换出部分Zn ⅠZn全部置换完 Ⅰ置换出部分Mg 滤液 Mg(NO3)2、Zn(NO3)2、Cu(NO3)2、AgNO3 Mg(NO3)2、Zn(NO3)2、Cu(NO3)2 Mg(NO3)2、Zn(NO3)2、Cu(NO3)2 Mg(NO3)2、Zn(NO3)2、 Mg(NO3)2、Zn(NO3)2 Mg(NO3)2 Mg(NO3)2 滤渣 Ag Ag Cu、Ag Cu、Ag Zn、Cu、Ag Zn、Cu、Ag Mg、Zn、Cu、Ag 根据题干信息“再向滤液中加入铜粉,滤液颜色无变化”,该现象可确定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符合要求的情况为ⅠⅠⅠⅠⅠⅠ,据此可知滤渣成分组成有4种情况,Ⅰ说法合理;故选C。
+-
21. (6分)(1)ⅠO(1分) ⅠNa(1分) ⅠOH(1分) ⅠNO2(1分) (2)C(1分) B(1分)
【解析】(1)Ⅰ氧元素写作O。Ⅰ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用数字和正负号的组合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电荷数
+-
为1时数字省略,钠离子写作Na。Ⅰ氢氧根离子写作OH。Ⅰ二氧化氮写作NO2。(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表示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表示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22. (7分)(1)ⅠA(1分) ⅠE(1分) ⅠD(1分) ⅠB(1分) ⅠC(1分) (2)Ⅰ煤(1分) Ⅰ可燃冰(1分)
【解析】(1)Ⅰ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Ⅰ硫酸能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反应,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Ⅰ钛合金密度小,可用于制作眼镜架。Ⅰ臭氧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2)Ⅰ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Ⅰ埋藏在海底,且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
23. (7分)(1)Ⅰad(1分) Ⅰ吸附(1分) Ⅰ硬水(1分) Ⅰ煮沸(1分) ⅠA(1分) (2)Ⅰ降低(1分) Ⅰ乳化(1分)
【解析】(1)Ⅰ过滤操作中,需使用玻璃棒引流,a正确;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b错误;漏斗末端颈尖应紧靠烧杯内壁,c错误;过滤时,可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d正确;不可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动,以免滤纸破损,e错误。Ⅰ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杂质和臭味。Ⅰ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浮渣较多泡沫较少。Ⅰ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Ⅰ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A符合题意;使用节水器具、工业上的冷却水重复利用、园林浇灌用滴灌和喷灌,都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C、D不符合题意。(2)Ⅰ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Ⅰ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除油污。
24. (7分)(1)B(1分) (2)C(1分) (3)强(1分) (4)Fe+CuSO4 === FeSO4+Cu(2分) Cu2S+O2 ===== 2Cu+SO2(2分)
【解析】(1)分析短文内容可知,牛虎铜案为云南出土的文物,故选B。(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可用来冶炼锡的矿石中应含有锡元素,故选C。(3)根据短文内容可知,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能增强,因此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强。(4)根据短文内容可知:“湿法炼铜”指的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火法炼铜”指的是硫化亚铜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
25. (6分)(1)TeO2+2NaOH === Na2TeO3+H2O(2分) (2)Na2SO4(1分) (3)提纯TeO2(或除去Ag、Au合理即可)(1分) (4)2SO2+TeCl4+4H2O === 4HCl+2H2SO4+Te↓(2分)
【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题干信息“类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知二氧化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碲酸钠和水,注意配平即可。(2)分析流程图信息,沉碲步骤中碲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碲、前面过量的氢氧化钠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且加入的硫酸过量,过滤后滤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以及反应剩余的硫酸。(3)分析流程图可知,首先将二氧化碲转化为溶液中的成分,过滤后使其与银、金分离,然后利用化学反应重新生成二氧化碲,该流程是为了将二氧化碲与银、金分离,提纯TeO2。(4)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四氯化碲与水、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碲、氯化氢和硫酸,注意配平即可。
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