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概念
1.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基本概念
1.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统计中,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 2.事故隐患
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 3.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度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二元函数,是两者的结合。) 4.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5.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下式≥1,就是重大危险源。
式中 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 Qi—物质i的临界量;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说明:危险物品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三、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概念
1.安全
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免遭不可承受的发生事故的危险) 2.本质安全
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包括两种安全功能:
(1)失误一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
(2)故障一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3.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1.系统原理 (1)含义
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a.动态相关性原则: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b.整分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c.反馈原则:成功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d.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2. 人本原理 (1)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a.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b.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c.激励原则: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3.预防原理 (1)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a.偶然损失原则: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b.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c.3E原则:针对造成人、物的不安全因素的四方面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
d.本质安全化原则: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强制原理 (1)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要求的约束。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a.安全第一原则: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或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服从安全。
b.监督原则: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是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前者使人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后者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二、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其含义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的含义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的含义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救、调查、处理和分析,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预防事故发生。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并应适时修订; (2)责任制体系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落实;
(5)同时建立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