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一年发生4~6代,寒冷地区一年发生2~3代。在,此虫从越冬幼虫到次年6月出现第一代成虫,大部分在田间产卵繁殖,7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7月底出现第3代成虫
8月底
出现第4代成虫,9月下旬或10月上句出现第5代成虫,11月上旬或中旬出现第6代成虫。
麦蛾大部分以老熟幼虫在粮粒越冬,到次年春暖化蛹。在距粮面30cm以羽化的成虫,则爬出粮而进行交尾,交尾后24小时开始产卵;在粮面深度一市尺以下羽化的成虫因不能钻出粮面而死亡。在仓产卵多产于粮堆表层,并多数产在稻谷的外颖(稃)的间隙,护颖与外颖的间隙;小麦的胚部、腹沟、顶部;玉米的胚部。在田间产卵时多数产在灌浆后近黄熟的稻、麦或玉米粒上。卵少数散产,多数集产,每块数粒至数十粒,每粮粒上能产卵一、二十粒。每雌虫产卵平均为86~94粒,多达389粒。孵化的幼虫一般从粮粒的胚部或损伤处侵人粮粒蛀食,在粮面孵化的幼虫钻人粮堆侵人粮粒的深度,一般为18 mm ~21mm,95%在18mm以。初孵化的幼虫耐饥能力为3 d ~4d,若找不到食物则死亡。幼虫侵入粮粒后边食边生长,至老熟化蛹前在蛀食成空洞的顶端与粮粒的皮层下咬成一个直径1mm~2mm的羽化孔。这个孔仅留着一层薄薄的膜和外面隔开,孔的周围有的被咬穿,有的未咬穿,彼此交错着,以备羽化后成虫顶破此薄膜从粮粒钻出。老熟幼虫将羽化孔凿好后,则结一白色薄茧,在其中化蛹至羽化脱出。
麦蛾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1~35℃,发育最低温度为10~12℃。在温度30~33℃,相对湿度75%,稻谷水分14.5~15%情况下,卵期为5~7d,平均为5.7d;幼虫期15~21d,平均16.2d不能孵化。
经济意义: 麦蛾是我国储粮的重要害虫,在我国长江以南为害严重。它以幼虫蛀人粮粒,主要为害禾谷类籽粒,其中以小麦、稻谷、玉米受害最烈。被害粒的重量损失,小麦平均43.8%,玉米因籽粒大小不同,平均损失为13.1~24%。且一般被害后的小麦、稻谷籽粒几乎都丧失了发芽力。成虫善飞、对温度适应性较强,能在仓和田间产卵繁殖,如小麦在收获前被害率达0.26~2.06%。
分布:国除、外,其余各省均有发现。
6.绿豆象Linnaeus(图6)
英文名:azuki bean weevil
图.5 麦 蛾
蛹期5d,完成一代发育的日数为25~33d。粮食含水量在9%以下则不能生长。
温度44℃经6小时,各虫期均死亡。幼虫在低温—17℃中经25小时死亡。卵在10℃以下即
Callosobruchus 1.成虫(仿Joan Martin);
chi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