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
气》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人体
步学习营养物质、 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
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
内的气体交换” 三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为进一
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 呼吸
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也有助
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惯的养成。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 突出“人与生物圈” 这一主题。《标准》明确规定,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 促进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发展,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 生产和社会实际问
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为
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
利用模型、图片、视频、 PPT课件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技能性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性目标: 四、教学重点
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 1. 肺泡的结构模型
五、教学准备
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
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
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5.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登山
运动员登山、潜水员潜水携带氧气瓶画面,
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2、登山运动员登山、或潜水员潜水时为什
么都要带氧气瓶?
进行总结: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 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 气,需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取氧气, 并排出
体内的二氧化碳,登山运动员和潜水员携带 氧气瓶,也是为了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这方面的知识。
PPT课件展示:体验与思考
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
吸,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 认真体会憋气时 的感受。
过渡:可见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要
进行呼吸,呼吸对人体非常重要, 呼吸由呼 吸系统来完成。
PPT 课件出示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 指导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呼吸系统的组 成。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 .阅读课本,在空格处填n上适当名称。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调动 引导学生认真观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看视频资料,积极思 引入课题,贴切自然。 考,交流展示。 亲自体验憋气 亲身体验,激发学 时的感受,如实记录 生的学习积极性,活 自己憋气的起止时 跃课堂气氛,同时- 间,并进行交流。 使学生认识呼吸对人 体的重要性。 1、学生认真阅读课 本中的相关内容, 通过问题设置,引 并进行圈点勾划。 导学生自主学习,培 2、结合学案完成两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个问题。 力、归纳总结能力及 3、展示自学成果。 表达能力。
2.为什么说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 组织学生进行回答,通过 第一个问题,通过肺泡模型和
PPT课件总结 PPT课件总结
通过有意识的提 问后进生及适时的鼓 励,增强后进生同学 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可有意识的 让一部分后进生回答)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呼吸系 统的组成及功能,下面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走进生活
1.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 呼吸,为什么?
2.为什么吃饭时不要高声说话?
3.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引导学生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组织各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展示, \予适当的评价,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适时 点拨,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
PPT课件展示:分析与讨论
比较图片分析:北欧人的鼻子形状与赤 道附近人的鼻子形状有差异?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差异?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肺 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那么它是怎样与外界 进行气体交换的呢?
PPT课件展示:体验与思考
1.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交流、归纳总结。2.展示小组合作学习 成果。
并给
观察图片,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根据多媒体课件的自信心,培养其学 习的主动性。
联系生活常识,利用所学新知识来解决 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 习欲望。
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讨论,促进学生之 间的协作,提咼解决 问题的能力,活跃课 堂气氛。
进一步加强对新 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 用
。
通过体验,让学生感 受胸廓的变化,从而
与 外 界 的 气 体 交 换 先将双手轻放于两肋处,进行深呼吸, 感受肋骨的运动与胸廓的关系;然后将手轻 的提示,进行体验和 交流。 引起质疑,呼吸与胸 廓有什么关系,激发 起其求知的欲望。 放于胸骨处进行深呼吸,感受胸骨的运动与 胸廓的关系;再将手轻放于腹部做深呼吸, 体会腹部的变化与胸廓的关系。 组织学生交流体验的感受: 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通过直观教具,再现 动态生理过程,变抽 在老师指导下,观察 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并通过阅读课本对问 演示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让学生从不同 角度观察肋骨位置变化、胸廓的大小变化, 象为具体形象,进一 步质疑,激发学生探” 究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1.什么是呼吸运动? 2.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分别有哪些? 题进行解决。 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然后通过 PPT课件展示呼吸运动与胸廓的关系,归纳 总结什么是呼吸运动,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 小组间进行讨论, 肌。并提出问题: 统一本组意见并进行 1.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和缩 交流展示。 小呢? 2.”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呼吸,还是呼吸 通过提出问题,自然 过渡到呼吸运动的过 引起了胸廓的变化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学生 程的探究。 的结论可先不做评价,充分让 .学生对问题 进行争论,然后通过模型进行探究。 对学生的回答先 观看老师演示 小组成员合作演示, 并测量“脊柱”至“胸 模型演示1、肋骨的运动 不做出评价,进一步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 望。 (1)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 代表什么? (2)演示模型。 ) 骨”的距离。 (3)指导学生演示模型并测量“脊柱”到 “胸骨”的距离。 讨论问题,得出结 论。
分析与讨论:描述肋间肌舒张和收缩时 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 分析这种运动将引 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小组的测量数 据,对讨论」可题的见解。 PPT课件出示肋间肌处于舒张和收缩 时的模型图片。并动态演示肋间肌处于舒张 通过演示模型, 观察演示过程,培养 和收缩时“脊柱”到“胸骨”的距离。 归纳总结:肋间肌收缩/舒张7胸廓增 学生的动手实验能 力,观察能力,分析 大/缩小7胸廓容积增大/缩小7肺扩张 /回缩7肺容积增大/缩小7肺内压低于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外界气压/咼于外界气压7吸气/呼气 过渡:肋间肌的舒缩改变的是胸廓横径 的变化,膈肌的舒缩又会引起胸廓怎样的改 变呢? 模型演示2、膈的运动 (1)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 观看老师演示, 表什么? 小组成员合作演示, (2)预测下拉橡皮膜、松开橡皮膜时,小气 讨论问题,得出结 球的变化。 论。 (3)演示模型 指导学生演示模型。 分析与讨论:描述膈肌舒张和收缩时引 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反 思 与 评 PPT课件展示膈肌运动模型,动态演示 下拉橡皮膜、松开橡皮膜时小气球的变化。 归纳总结:膈肌收缩/舒张7膈顶部下 降/回升7胸廓扩大/缩小7肺扩张/回缩
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