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美术馆”并非一个隈研吾设计思想的典型作品,但透过“知美术馆”可以大致分析出隈研吾对于”东方空间”及流线关系的一贯处理手法,具有学习参考价值. 以下是对“知美术馆”的图解分析:
1.内部空间与流线关系
3层流线以折线形坡道悬挑于水面之上,形成半封闭的水院与半开敞的视线组成独特的空间体验 三层平面
中庭
二层平面
中庭
-1至2层流线环绕灰色梯形中庭设置,楼梯与坡道结合,形成曲折迂回的参观路径 中庭
一层平面
主展厅位于-1层,但参观者进入-1层展厅后需原路返回才能向上进入其他楼层,是流线设计中较失败的地方 负一层平面
参观流线
垂直交通
咖啡厅
二层景观水池
三层展厅
展厅入口
与酒店合用
负一层展厅
一层景观水池
上空中庭
地下车库
由环绕中庭的坡道到达二层空间,三层的流线并未重复之前的环绕式路径,而改 为延续之前的流线方向,回身一转,形成一个V字形折线坡道,由坡道围合而成 的半开敞空间、无边际水池以及透明的茶室共同构成美术馆最有趣味的空间。 空间的展开与收放
入口由栈道切入,将展厅与咖啡厅独立开来,二层建筑顶板、漂浮于水面上的栈道
和挂瓦帘幕共同形成入口灰空间——消隐的墙体边界,无边际水池倒影建筑和室外
葱茏的绿植,如透明的画卷展开,给入口带来丰富的层次和纵深感。 坡道与中庭形成“看”与“被看”的 关系,使参观者在一个开放流动的空 间中成为彼此眼中的风景,实现互动 和交流。 流线与空间关系小结:整体处理手法以踏步、折线形坡道串联各功能空间为主,同时植入中庭、半透明室外景观,跟他设计的中国美院美术馆以及其他“竹屋”手法相同,内部空间步移景异,富有趣味性,深得东方江南园林精髓,将园林的处理手法融入建筑空间设计,同时流线清晰,功能关系明确,但进入二三层的需由负一层原路返回才能进入,流线设计不够流畅,此为此方案比较失败的地方。美术馆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目测展厅面积不超过1/3,且大部分展厅面积位于负一层,作为美术馆真实目的性空间反而让人身处地下,带给人一种
不是很愿意长时间驻留的感觉,而景观良好的一层为入口交通空间和咖啡厅,二层为纯体验性空间,顶层除去坡道后仅剩一个小展厅,使得人们对于建筑本身的体验感远大于展览本身,建筑本身不仅作为一个容器,也展览着自己。但笔者认为这种以排挤目的性空间的方式强调建筑体验感,用力过猛,反而使得建筑失去了作为一个服务性的目的的核心价值所在。
2.形体处理与细部构造
朝外的立面由外表皮包裹的盒子式处理为主,由一层的入口、展厅、咖啡厅形成一个盒子,三层展厅及坡道形成一盒子,二层退后的玻璃幕墙形成连接两个盒子间虚化的阴影区。朝内的立面由外表皮包裹二三层形体,底层退后,形成玻璃幕墙阴影区,如果从某个角度同时看到两个立面,整个建筑外立面与形体关系看上去是错位的,处理得比较随意,缺乏逻辑,靠草坡部分的外表皮又做了一个双曲面,像鱼尾裙摆一样藏在建筑头部,使得整体以折线构成为主的建筑显得十分怪异,且双曲面的外表皮对室内空间也没有任何意义。
建筑外墙由大面积玻璃以及少部分实墙组成,由外表皮与建筑围合结构之间的距离构成斑驳交错的光影,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一起投影在透明的玻璃幕墙和室内廊道上,与参观流线一起形成内外交融的亲水流动空间。如左下图示
表皮与围合结构之间
拉拉扯扯的外表皮 奇怪的双曲面
3.场地与景观处理
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台地,建筑部分位于中间二级的台地。第一级台地与道路结合,通过坡道和台阶将参观者引入二级台地,同时也可由道路直接平进入地下车库。入口通过坡道以及跟坡道连接的大面积草坡以及大水池使参观者在一个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徜徉,同时又能看到美术馆像山石一下矗立在环境中,加深了对即将到达的美术馆的期待。二级台地为美术馆的主入口,与旁边的酒店入口相邻,通过一个进入三级台地的大台阶划分出酒店的院落和美术馆入口。大台阶如下图:
关于地域主义的思考 畏严吾的设计手法深为某些学院派建筑师所不屑,但却是商业界的宠儿。建筑作为城市文化强大的标签,在这个商业化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中性的审美、模糊的东方情结、有亲和力的体验感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时尚。畏研吾的作品很类似建筑界的无印良品,其审美倾向脱胎于日本的禅宗,如枯山水一般纯粹、内向,静止,孤立,自省、极致。又刚好契合现代主义简洁和明确的审美,并为现代功能主义补充入精神元素,使现代主义的冷漠生硬变得柔和而宁静,其中又保留了禅宗孤芳自赏的性情,使得他与其他迎合大众口味的媚俗的商业设计脱离开来,在“赏”与“被赏”之间保持着绝佳的平衡状态。
他的设计方法对建筑学没有什么本质的创新,甚至对于地域的思考也局限于“表皮构造”和迂回的流线产生的“东方空间”。关于地域主义,我是持支持的态度,但我支持的不是这种肤浅的地域主义或者表皮地域主义。地域主义是针对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设计理念,我对现代主义的理解说简单也简单,它就如同工厂生产的标准化产品,针对普遍性的需求,全球销售。地域主义就如同手工DIY或者私人定制,很难批量生产大规模销售,因为它直接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做适合的产品,针对的是每个客户的不同的个性与需求。对于建筑而言,量身定做就意味着回到建筑的本质,从地域本身的风俗文化,地质资源、气候条件,民间工艺等等作为设计依据,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寻求合适的设计方案。真正的地域主义建筑往往朴实而耐人寻味,如查尔斯柯里亚的作品,并不刻意追求一种地域形象或特别的个性,(如畏研吾把瓦用钢丝挂起来之类如此蹩脚的构造),乃是真实地思考建筑本身应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