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组学习活动
孟连县幼儿园 刘静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当今幼儿园在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方面取得 了一定的经验,但教师在如何理解幼儿的自主活动上仍存在偏差, 尚 缺乏对幼儿自主活动的科学指导能力和对活动效果的有效监测手段, 以至于出现了如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谈及 的“虚假的幼儿主体性”的倾向。这是小组学习活动不可回避的深层 次问题。此外,就教师的专业能力来讲,当今教师最关键的是缺乏把 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的技术。因而,如何在课程园本化进 程中,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将成为幼儿园教育提升服务品质的 紧迫问题。通过我在普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对 《幼儿 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一书的学习,结合近年我在幼儿园工作的实践, 现就幼儿园小组学习活动谈谈一些初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小组学习活动的涵义、设计、指导
1?什么是小组学习活动
小组活动,指的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教育内容、材料的不同,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活动教育课程重, 除了数学活动之外,基本上采取把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的方法, 每 个小组由一名教师组织和指导。小组活动一般是同时进行,活动内容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小组活动的特点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 儿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以及幼儿与幼儿 在小组里一起操作和探索、讨论、合作、钻研问题以及总结,获得必 要的知识经验
和能力,也学会倾听别人讲话,可以增强师生之间、同 伴之间的交流,而且也为幼儿充分参与活动、教师充分了解幼儿提供 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个别指导。 2?小组学习活动的设计
活动设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经验的获得, 它是教师成功地组织 小组活动的重要前提,因而应设计与内容相适应的活动形式。
活动设计应体现以下原则:
① 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小组活动的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而且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但并不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水 平。对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放低要求,并在其它时间采取补救措施。
② 有供每个幼儿自己操作和活动的材料,活动方式符合幼儿的 发展水平。特别是在数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中, 应以幼儿自己的操作和 探索活动为主。
③ 注意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幼儿的概念、能力形成的规 律之间的关系。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师活动设计成功的关键, 应注意从 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和从动作 形象 符号的循序渐进的原 则。
④ 体现活动的重复性和联系性。重复性即指幼儿的学习应该反 复练习和逐步提高,但这种重复并不是同水平的重复而应该螺旋式上 升,逐步提高要求。设计系列的小组活动是本课程经常采用的方式, 它体现了活动重要性的指导思想。但西了活动的次数可根据幼儿的兴 趣来定。联系性是指应考虑各领域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根据需要和 条件可以主题来牵头,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活动
⑤ 、有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可能。 只有在这一前提 下,教师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小组活动真正 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小组活动除了体现一般性原则外, 各领域 的小组活动设计还体现不同的特点。 3?小组学习活动的指导
① 首先要给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舒适、 轻松的学习环境。小 组活动特别强调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鼓励的氛围,让幼儿在轻松和 谐的状态下学习。而这种环境应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有动手动脑、自 由探索的机会,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合作。另 外,还应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使幼儿尽可能暴露自己的发展水平。 如小昂在粘贴中碰到浆糊抹上以后总是粘不上时, 教师如果马上告诉 他:“按住一会儿,等浆糊干了再放开手”,或者干脆直接帮他粘贴, 实际上教师剥夺了小昂的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但如果教师不 急于帮他,或许小昂会看一看别的孩子是否会粘牢, 也可能会寻求同 伴的帮助,又或许会在反复的尝试后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 幼儿虽从事同一种活动,但教师切忌用同一标准要求幼儿, 应容许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各种尝试。
③ 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幼儿的个别指导上,通过观察一-评价 指导,对幼儿的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
④ 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的客观 依据。而观察是教师掌握客观依据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幼儿在小组中 的同一操作活动,给教师的观察和了解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很容易 发现幼儿的差异。但教师的观察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的手的操作活动
上。皮亚杰强调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并不仅仅意味着手 的操作活动,它还包括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 手的操作活动和思维内 部的操作活动并不是同步发生的,因此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的手操作 活动,还要促进它的内部思维过程,使这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 ^态。
⑤ 灵活实用多种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分组, 也可以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分组,还可以根据设置材料的不同分组。 但小组成员和教师都应定期交换,使儿童在小组活动时间能有更多的 机会和不同的老师和伙伴相互作用,获得不同的经验。
⑥ 灵活组织小组活动中的换组环节。一般采用集体换组和自由换 组两种方法。 ' 自由换组指的是幼儿在本组活动结束后,自己去到 另一感兴趣的小组,但要注意务必请幼儿先将用具收拾整理好。
二、小组学习活动深层次问题及其探因
1?对小组学习活动价值功能的认识
幼儿园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固然需要样式上的创新,但样式创新 毕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单纯地追求活动样式的新异,而忽视对 小组活动价值功能的正确理解和深入挖掘,就会模糊对幼儿小组学习 活动目的性与针对性的认识。
因此,我们力图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小组活动的价值功能。其一, 幼儿发展的维度。小组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有效实施,目的在于培养幼
儿的自我认识、交往与沟通能力、理解他人的意识和规则意识等基本 行为品质,积累早期经验,并进而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内在动力,唤 醒其主体意识,为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二,教师专业成 长的维度。小组学习活动引发的问题情景,能够促进教师主动反思, 去发现问题间的深层次联系,形成活动管理的有效应对机制,从而保 障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有序和健康发展。
2?小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夸大主体性”
当前幼儿园教育热衷倡导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要求让幼儿在自主 活动、自主探索与体验中实现自主发展。 但问题是一些教师把幼儿的 自主活动变成了幼儿的“自行”活动,即教师在幼儿小组学习活动中 丧失了应承担的责任,如对幼儿的引导和激励等等。诚然,在小组活 动中,教师“居高临下”地干预幼儿行为不符合民主教育理念, 但这 并不是说教师不再需要介入幼儿的活动。 关键是教师应以怎样的角色 和姿态介入幼儿的活动。
小组学习活动中对幼儿 “夸大主体性”的倾向具有如下特征: (1) 在观念上把幼儿的“主体性”夸大化、孤立化。片面夸大幼儿 自主活动的能力,忽视教师在幼儿整个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孤立地看待幼儿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地位, 忽略小组活动中教师、活 动内容和形式、活动环境和规则等因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
(2) 在活动管理上,缺之教师指导和引领。在放手让孩子自主活动 的背后,缺少的是教师对孩子现有经验的了解和把握, 因此在活动过 程中易引发幼儿的交往冲突和不当行为,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和 兴趣。如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将自己所欣赏的个别小组的 创意在全班孩子面前展示,但其结果往往会引导幼儿去思考 “老师想 要的”或“老师喜欢的”,而不去深入思考哪些是“自己想要的”。
(3) 由于幼儿与教师之间并没有认真地“相互倾听”,导致幼儿的 行为缺失了认真思考的基础,教师也不能准确地、有针对性地对幼儿 的活动要求进行回应。
我们认为,真实的主体性在于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