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1力与运动第3讲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3讲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建体系·记要点] 知识串联 熟记核心要点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网络构建]

[要点熟记]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完全由高度决定,水平位移由水平初速度和高度共同决定. 4.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推论

(1)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设在任意时刻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φ,则有tan θ=2tan φ. 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6.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可能由弹力、摩擦力等力提供,常涉及绳的张紧与松弛、接触面分离等临界状态.

(2)常见临界条件: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的张力FT=0;接触面滑动的临界条件是拉力F=Ffmax;接触面分离的临界条件是接触面间的弹力FN=0.

7.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两种临界问题

(1)绳模型: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gR.

(2)杆模型: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0.

[做真题·明考向] 真题体验 透视命题规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真题再做]

1.(2017·高考全国卷Ⅰ,T15)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1解析:发球机从同一高度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竖直方向上,h=gt2,

2可知两球下落相同距离h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选项A错误;由v2y=2gh可知,两球下落相同距离h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y相同,选项B错误;由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上,x=vt,可知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t较少,选项C正确;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相同,选项D错误.

答案:C

v

2.(2024·高考全国卷Ⅲ,T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

2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

A.2倍 C.6倍

解析:如图所示,可知:x=v0t, 1

x·tan θ=gt2

22tan θ2

则x=·v0,

g

2 即x∝v0

B.4倍 D.8倍

v

甲、乙两球抛出速度为v和,则相应水平位移之比为4∶1,由相似三角形知,下落高度之比也为4∶

2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落在斜面上竖直方向速度之比为2∶1,则可得落至斜面时速率之比为2∶1.

答案:A

3.(多选)(2024·高考全国卷Ⅱ,T19)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象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解析: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A错误.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的位移比第一次大,又运动员每次滑翔过程中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值相同(等于倾斜雪道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故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Δv

位移比第一次的大,B正确.从起跳到落到雪道上,第一次速度变化大,时间短,由a=,可知第二次

Δt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小,C错误.根据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当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加速度小,设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阻力为f,由mg-f=ma,可得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D正确.

答案:BD

4.(2017·高考全国卷Ⅱ,T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

上,半圆的直平飞出,小物

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v2v2v2v2A. B. C. D. 16g8g4g2g

解析:设轨道半径为R,小物块从轨道上端飞出时的速度为v1,由于轨道光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1112

有mg×2R=mv2-mv21,小物块从轨道上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对运动分解有x=v1t,2R=gt,求得x= 222v22v4v2v2

-16?R-?+2,因此当R-=0,即R=时,x取得最大值,B项正确,A、C、D项错误.

8g4g8g8g答案:B

[考情分析]

■ 命题特点与趋势——怎么考

1.高考对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知识的考查,多集中在考查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及与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命题,多涉及相关物理量的临界和极限状态的求解,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以乒乓球发球为背景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规律;或考查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组合题,常会涉及功能关系,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7题.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结合能量知识命题、匀速圆周运动结合磁场相关知识命题是考试重点,历年均有相关选择题或计算题出现.

2.单独命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24年全国卷Ⅲ第17题将平抛运动与斜面结合考查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2024年全国卷Ⅱ第19题考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思想;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电磁学

知识相综合的命题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 解题要领——怎么做

1.熟练掌握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规律,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组合问题,要善于利用转折点的速度进行突破.

2.灵活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解决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问题;对匀速圆周运动问题,掌握寻找向心力来源、圆心及求半径的方法.

[研考向·提能力] 考向研析 掌握应试技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考向一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性质和轨迹的判断方法:若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则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恒定则为非匀变速运动.

2.三种过河情景分析

d

(1)过河时间最短:船头正对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min=(d为河宽,v1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v1(2)过河路径最短(v2

与河岸夹角为α,cos α=.

v1

(3)过河路径最短(v2>v1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无法垂直渡河,最短航程s短=3.端速问题解题原则

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杆)和平行于绳(杆)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求解,常见的模型如图所示.

v2d

=d. cos αv1

1.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M、乙两船的出发点,两船头与河岸均成α角,甲船船头恰好对准NP点,经过一段时间乙船恰好到达P点.如果划船速度大小相等,不影响各自的航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船也能到达正对岸

N分别是甲、点的正对岸且两船相遇,

B.甲船渡河时间一定短

C.两船相遇在NP直线上的某点(非P点) D.渡河过程中两船不会相遇

解析:甲船航行方向与河岸成α角,水流速度水平向右,故合速度一定不会垂直河岸,即甲船不能垂直到达对岸,A错误;在垂直河岸方向上v甲=vsin α,v乙=vsin α,故渡河时间t甲==

ddd=、t乙=v甲vsin αv乙

d

,所以渡河时间相等,因为在垂直河岸方向上分速度相等,又是同时出发的,故两船相遇在NP直vsin α

线上的某点(非P点),B、D错误,C正确.

答案:C

2.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物体B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A恰匀速上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正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B.物体B正向右做加速运动 C.地面对B的摩擦力减小

D.斜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vA∶vB=3∶2

解析:将B的运动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沿绳子方度等于A的速度,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vBcos α=vA,所以α减小时,物体B的速度减小,但B不是做匀减速运动,选项A、B错

向上的分速vA

vB=,当

cos α误;在竖直方

向上,对B有mg=FN+FTsin α,FT=mAg,α减小,则支持力FN增大,根据Ff=μFN可知摩擦力Ff增大,选项C错误;根据vBcos α=vA,知斜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vA∶vB=3∶2,选项D正确.

答案:D

3.(2024·高考北京卷)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 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 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水平向西,则小球( )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 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解析:由于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所以从小球抛出至运动到最高点过程,该“力”逐渐减小到零,将小球的上抛运动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分运动,由于上升阶段,水平分运动是向西的变加速运动(水平方向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故小球到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水平向西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1力与运动第3讲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第3讲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建体系·记要点]知识串联熟记核心要点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网络构建][要点熟记]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upij43l9i17c19373fh7l7tx29yiq00g0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