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四川泡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年)
四川气候温暖湿润,是泡菜加工最适宜区。四川泡菜加工历史悠久,其加工工艺传承千年,涵盖泡渍泡菜、调味泡菜、传统名腌菜及辣椒豆瓣等调味品,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钙、铁、磷微量元素,具有开胃、健脾、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等保健功效,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省政府将泡菜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泡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新繁泡渍泡菜、宜宾芽菜、南充冬菜、资中冬尖、临江寺豆瓣、郫县豆瓣享誉海内外。
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初具规模。2008年全省泡菜产量100万吨,泡菜加工产值75亿元,加工鲜菜31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10%。泡菜主产区成都市和眉山市泡菜产量分别为43万吨和17万吨,加工鲜菜分别达130万吨和50万吨。四川泡菜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欧盟、东南亚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泡菜加工企业124家,产值49亿元以上,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9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
(二)区域特色鲜明。建成了以眉山、成都、南充、宜宾、内江等地为中心的泡菜专用原料基地。形成了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中心的泡渍泡菜为主的泡菜加工区,产值10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17家,产值10.3亿元;以眉山市东坡区为中心的调味泡菜为主的泡菜加工集群,产值10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36家,产值14.36亿元;以成都市郫县、资阳市雁江区和自贡市富顺县为代表的豆瓣、香辣酱等调味品为主的泡菜加工区,产值10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12家,产值19.2亿元;以南充市高坪区和顺庆区、宜宾市翠屏区、内江市资中为代表的传统名腌菜为主的泡菜加工区,产值10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20家,产值6.8亿元。
(三)技术不断进步。四川泡菜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均居全国领先水平。有5家科研院所专门从事泡菜研究,基本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团队,重点从事泡菜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原料基地建设,泡菜新工艺、新品种研发,标准化技术规程制定和完善等工作。绿色功能菌(群)发酵制泡菜技术和直投式功能菌发酵泡菜关键技术研究,增香调味技术,小包装泡菜保质技术等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我省从传统的作坊式泡渍泡菜向规模化、多元化泡菜发展,为不断开发泡菜新产品奠定了基础。低盐泡菜、早餐泡菜、清酱泡菜、泡山野菜等新产品得到市场的青睐。
(四)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四川泡菜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涌现了“新繁”泡菜、“李记”泡菜、“吉香居”泡菜、“味聚特”泡菜、“广乐”泡菜、宜宾芽菜、资中冬尖、“烟山”冬菜、“丹丹”豆瓣、“鹃城”豆瓣、“临江寺”豆瓣等全国知名品牌,创建了“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4个、四川省名牌产品14个、四川名牌农产品8个。“新繁”牌系列乳酸发酵泡菜先后获得“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老字号”。
二、问题与挑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对泡菜产业的定位不准,没有象韩国一样将泡菜作为产业来抓,没有建立合理的、长期的投入体制和渠道,使得我省泡菜产业发展潜力未得到有效挖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2、产业体系不健全,技术支撑较弱。主要表现在泡菜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薄弱,加工专用品种缺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生产工业化程度不高,集约化水平低,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从原料生产到产品加工一系列标准;产品具有局限性,以适应本地消费者为主,能满足省外及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研发不够;营养保健方面的功能研究不足,使消费者对四川泡菜的认知程度不够。
3、基地建设较滞后,不能满足加工需求。大型、专用基地建设较缓慢,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与优质的加工生产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面临的挑战
1、国内同类产品的挑战。近年来重庆、浙江、江苏等省市的榨菜产业发展迅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日益上升。浙江的余姚市,2007年加工鲜榨菜50万吨,加工产值12亿元,占领了我国榨菜市场的50%,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重庆的“乌江”、“鱼泉”等品牌榨菜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东北的酸菜、北方和江浙的酱菜等的市场份额也在扩大。
2、国际泡菜产品的挑战。国外泡菜尤其是韩国泡菜、日式泡菜等占领了国际市场。韩国泡菜在我国青岛、威海、烟台等地建厂生产并已销往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韩国的“泡菜冰箱”、“泡菜雪柜”也搬到了我国,含活性益生菌的韩国泡菜抢占了不少中国传统泡菜的高端市场。2008“北京韩国传统泡菜研讨会”和“北京韩国传统泡菜节”在北京举行,日韩泡菜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势头渐增。
三、优势与前景
(一)自然资源优势。四川蔬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气候适宜,一方面许多蔬菜可露地越冬、周年生产,为泡菜加工提供丰富的原料。另一方面温润的气候环境为泡菜生物发酵创造了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菌种使四川泡菜独具鲜、香、嫩、脆的品质。
(二)产业基础较好。四川泡菜产业已初具规模,且形成了各区域的特色和企业集群,泡菜加工企业占全省蔬菜加工企业的70%,占蔬菜省级龙头企业的78%。郫县豆瓣、酸菜鱼佐料、红油泡菜系列料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均达50%以上,企业产销实力较雄厚,产值上亿元以上12家。我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泡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市场前景广阔。近十几年来,全国泡菜产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泡菜保健功能的开发以及泡菜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泡菜消费量将不断增加。在日本、韩国,由于劳动力成本原因,泡菜生产有所萎缩,为我省泡菜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出口韩国逐年递增,2002年为1000吨,2007年近20万吨;2008年,我国出口日本泡菜3.9万吨。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就有四川泡菜的身影。
(四)技术水平先进。四川泡菜科技研发实力雄厚,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技术,形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推动了我省从传统的作坊式泡渍泡菜向机械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泡菜产业发展要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原料专用品种及配套技术创新,泡菜加工工艺创新,泡菜新产品创新,泡菜品牌和市场创新,实现泡菜产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转变,由粗放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作坊式生产向机械化、规模化、多元化、标准化生产转变,由主要适应本地消费需求向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转变,全面提升我省泡菜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加快我省由蔬菜生产大省向泡菜产业强省跨越。
(二)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把四川泡菜产业做成全国第一、世界知名的优势特色产业,把四川泡菜打造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泡菜品牌,建成泡菜产业强省。到2012年,引进、选育专用泡菜新品种10-15个,建成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200万亩,泡菜总产量200万吨,产值150亿元以上,带动基地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年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培育产值1亿元以上的泡菜加工企业16家,产值在3亿元-5亿元的6家,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创建“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4个,四川省著名商标8个,四川名牌5个;8000万元以上企业通过HACCP、ISO9001或ISO9002认证;建立国家级泡菜加工技术工程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制定和完善泡菜标准化技术规程8-10套。
五、区域布局
根据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占有率与发展前景,将我省泡菜产区划分为三个:泡渍泡菜及调味泡菜区、辣椒豆瓣调味品区、传统名腌菜区。
(一)泡渍泡菜及调味泡菜区
区域特点:本区域包括成都市彭州、新都、大邑、龙泉驿,眉山市东坡区,乐山市夹江、五通桥,泸州市江阳区,南充市阆中,内江市威远、隆昌,资阳市乐至等7市12县(区),是我省泡渍泡菜、调味泡菜主产区。2008年全区泡菜产量45万吨,产值25亿元,鲜菜加工量180万吨;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53家,产值3亿元以上的1家、2-3亿元的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蔬菜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拥有“新繁”、“李记”、“吉香居”、“味聚特”、“广乐”等全国知名泡菜品牌。
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泡渍泡菜、调味泡菜。
发展目标:到2012年,引进、选育专用泡菜新品种5-7个,建成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60万亩,泡菜产量100万吨,产值90亿元以上;培育产值1亿元以上的泡菜加工企业9家,产值在3亿元-5亿元的2家,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家;创建“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2个,四川省著名商标5个,四川名牌3个;8000万元以上企业通过HACCP、ISO9001或ISO9002认证;建立国家级泡菜加工技术工程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制定和完善泡菜标准化技术规程3-4套。
目标市场:国内各区域市场;国际市场包括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新西兰、南斯拉夫等。
(二)辣椒豆瓣调味品区
区域特点:本区域包括成都市郫县、资阳市雁江区和自贡市富顺等3市3县,是我省豆瓣和香辣酱主产区。2008年全区豆瓣类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鲜菜加工量120万吨,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产值20亿元以上,省级蔬菜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拥有“丹丹”、“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