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专业:美术学班级:2014级4班姓名:肖月学

号:20140941108 [概要] 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与特点

1.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什么)

1.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劳动力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2 特点调查显示:

1.当前大学生会就业途径多样化,其中网络择业是首选;

2.就业心理较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隐患;

3.就业期望值高;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4.择业地域过于偏向沿海发达城市;

5.就业行为缺乏诚信以及自主创业比率不高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普遍的价值观是偏向实用化的。

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因。面对逐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2.1客观上说有以下主要原因

2.1.1我国的就业供给压力过大。

(1)人口与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因为连年大规模扩招,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攀升。

(3)大量下岗和富余职工转化为公开失业。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加大。

(5)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且增幅较大。

2.1.2就业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形成“剪刀差”现象。经济增长给就业机会带来了推动力量越来越小。

2.1.3从国外看,国际经济面临衰退的趋势,使全球的整体就业压力加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总之,我们分析时,要从国内、国际、城市、农村、大学毕业生、下岗工人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防止片面性。

2.2事物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主要矛盾,还有很多次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会发现更多微观原因

2.2.1用人单位原因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

首先,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2.2.2大学毕业生原因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仍旧束缚着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1.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2.许多大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重视城市、向往城市,摒弃农村、远离农村的重“城”轻“农”思想。

3.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发达地区,

0umtm939q87g2499ip734mu7526kg600fo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