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时间:50分钟 满分:90分)
1.(2019·云南昆明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控制力削弱的表现。(8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得出民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据材料“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得出德国国会的推动;据材料“前外交大臣……西方文明将崩溃”得出政治家的努力;据材料“美国参战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得出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改变战争局势。第(2)问,据材料“美国参战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破坏。
答案:(1)原因:民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德国国会的推动;政治家的努力;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改变战争局势。
(2)表现: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战争对欧洲的巨大破坏。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日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某些与战前不同的重要变化,海军军备竞赛阴云笼罩。1920年12月,美国参议员博拉提出召开各国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会议的建议。1921年,美国国会通过提案,要求政府同英、日进行裁军谈判。11月,在远东有利害关系的美、英、日、法、意等九国的代表聚会华盛顿,纪念停战三周年。12月,裁军会议正式举行。美国总统哈定在开幕词中信心十足地说道:“我们在这里相逢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记录下一个关于世界本性的公开宣言,它经过了战争中战火的洗礼并因为焦虑的结果而变得更加敏感。我寄希望于那种对强调和平保障的理解能使世界安静的努力来减少负担,改善秩序。”与会各国对美国国务卿休斯提出的裁减舰船的设想反应不一,经过近3个月的激烈讨论,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缔结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五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主力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3.5万吨,舰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其他舰船未作限制。在裁减陆军方面,因日、法、意等国的坚决反对而无结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1~1922年裁军会议召开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1~1922年裁军会议对世界局势的影响。(8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要变化”并结合所学,得出一战后美、英、日力量对比、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据材料“海军军备竞赛阴云笼罩”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海军军备竞赛,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紧张;据材料“1920年12月,美国参议员博拉提出召开各国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会议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为了远
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倡导召开裁军会议。第(2)问,关于其影响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得出限制了海军军备竞赛,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据材料“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法、意各6万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据材料“其他舰船未作限制。在裁减陆军方面,因日、法、意等国的坚决反对而无结果”并结合所学,得出缺乏对辅助舰船、陆军和空军军备限制,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世界局势隐含新的紧张因素。
答案:(1)背景:一战后美、英、日力量对比、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海军军备竞赛,远东—太平洋地区局势紧张;美国为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倡导召开裁军会议。
(2)影响:限制了海军军备竞赛,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缺乏对辅助舰船、陆军和空军军备限制,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世界局势隐含新的紧张因素。
3.(2019·卓越名校联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7月11日,美国国务院向飞机制造商和出口商发出劝告信,表示“美国政府强烈反对向从事那种轰炸的国家出售飞机或航空设备。因此,国务院将不乐于签发许可证,授权向正使用军队攻击平民的国家出口任何飞机、航空武器、飞机引擎、飞机部件、航空设备附件或炸弹”。国务院还要求那些已与外商签约的厂商,向国务院通报其合同的内容,无论是否已有或正准备申请许可证。这就是所谓的“道义禁运”。“道义禁运”是美国政府针对日本轰炸广州采取的直接应对措施,但其意义则不止于此。应该指出的是,美国依然保持着大量对日出口,而且,避免卷入战争也仍然是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战时美国对华政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道义禁运”措施的内涵,并简析该措施出现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道义禁运”的影响。(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国务院将不乐于签发……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它不是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而是利用政府在民间的影响力,号召本
2020年三维设计 全国版-通史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选考模块 课时跟踪检测 (十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