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大量事例,认识浮力的存在; 【教学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材分析】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乐于进行主动探究,所以我安排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教师:乒乓球、木块、石块、金属柱体、弹簧测力计、水槽、饮料瓶(去底)
学生(分组):洋芋、石块、金属柱体、水、弹簧测力计、水桶 【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将一个乒乓球放进饮料瓶中, 什么方法可以将乒乓球从瓶内拿出来呢?
2.将木块压入水中,放手后木块浮在水面上。
3.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板书:一、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 提问:方向朝哪个方向呢? 5. 演示实验:
(1)将栓有绳子的乒乓球用胶布固定在烧杯底,往里面注水,观察乒乓球运动的路径,
(2)将烧杯倾斜一个角度,观察到什么现象?
得出浮力的方向并板书
3.方向:竖直向上
设计说明:通过实验,创造情景和条件,以学生参与为基础,很容易使学生领会浮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
7.将准备好的石块、金属柱体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
8.学生探究:(分小组探究)
9.学生交流: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物体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0.思考:浸在液体中的石块(洋芋)受几个力?
1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发现分析好的学生典型。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
F拉 F浮
F浮 + F拉 = G
G F浮 = G- F拉(二次称重法)
12.演示实验
甲 乙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13.分析结论:
在甲图中乒乓球只受到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
在乙图中乒乓球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向上的浮力。
14.观看液体压力显示装置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压力而引起的形变
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 F向上> F向下 F浮= F向上- F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即:F浮= F向上- F向下(压力差法)
设计说明:比较物体各表面受到液体压力及合力的情况。利用压强压力的知识推导得出浮力与物体所受液体压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及体验分析并由此提出问题的能力。 15.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甲 乙